“这500万元贷款,解决了我们公司技改的燃眉之急。”11月11日,站在即将投产的年12万吨餐厨垃圾处理生产线前,广西蓝德再生能源公司总经理唐水秀握着南宁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投融资部副部长黄超的手说。
2012年,蓝德公司在南宁投资建设广西首家餐厨垃圾处理厂,设计规模为日处理餐厨废弃物200吨。随着近年来南宁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原有的设施日显落后。“2016年2月,公司技改项目获批,计划投资1.6亿元,而当时我们的年产值还不到5000万元,自有资金吃紧。”唐水秀告诉记者,为了凑齐这笔钱,公司质押了机器设备向银行贷款,但项目尚未完工,贷款却已经用完。
焦头烂额的唐水秀想到了技改补助,但根据相关政策,这笔补助必须等技改完成后方能发放,可谓“远水难解近渴”。关键时刻,在辖区走访企业的黄超带来了南宁市工信局印发的《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贷补”联动实施方案》。
“原有的政策必须在企业技改完工、政府部门验收后方能发放补助,难以解决企业在技改期间的资金困难。”黄超介绍,南宁市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创新“投贷补”联动机制,采用企业先期投资、政府部门设置“资金池”引导金融机构投放贷款、完工后技改补助资金优先还贷的良性循环机制,有效解决企业无抵押、资金“青黄不接”状态下的融资难题,在技改关键阶段即给予资金扶持,变“锦上添花”为“雪中送炭”。
“雪中送炭”的新政策,迅速融化了融资的“坚冰”。蓝德公司提交“投贷补”贷款需求申请一个月后,通过“两台一会”贷款平台(即南宁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融资平台,市南方担保公司为担保平台,市企业信用协会为推介平台),获得一笔500万元纯信用技改贷款,解决了新项目上马的最后一个瓶颈。“新的生产线投运后,公司将基本实现市区餐厨垃圾应收尽收,预计2020年年产值可以翻一番。”唐水秀满怀信心。
蓝德公司的成功范例,增强了南宁市实施“投贷补”的信心,但也引来一些质疑:
——贷款企业抵质押物不足,会不会增加金融机构的风险?记者采访到中国建设银行南宁高新支行副行长刘德康,他表示,银行会实地详细了解企业技改的投资情况和项目进度,“政府的风险补偿资金池和企业将获得的技改补贴形成‘双保险’,总体上风险可控、效益可期。”
——政府出面协调,会不会成为“背锅侠”?“‘投贷补’是‘救急优于救穷’,企业必须先拿出‘真金白银’和实际行动,我们才会给予相应支持。”南宁市工信局中小企业发展科科长牙肖珊介绍,除了实地调查全面掌控各方面情况,该市还要求企业定期上报技改进度,加强对技改项目的全程监管。
——政府资金有限,如何帮助更多企业?南宁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白国盛算了这样一笔账:自今年5月实施“投贷补”联动以来,该中心从“两台一会”平台中累计调配财政配套资金1.32亿元,已引导金融机构向44家企业发放贷款11.36亿元;上述企业技改项目总投资达60.42亿元,预计年新增收入140.74亿元。“也就是说,1.3亿元撬动11亿元贷款、带来逾140亿预计新增效益。”白国盛说。
“‘投贷补’联动可操作性强、撬动的资金多,有效提升了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南宁市工信局局长汪东明说,今年以来,该市共实施技改项目330项,超过2017年和2018年的总和。“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投贷补’联动机制,并以此为抓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培育壮大本土优势企业。”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南宁:推进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见成效
近年来,南宁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入开展“美丽南宁”乡村建设活动,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通过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打造了一批市级生态综合示范区(带),一幅“宜居、宜业、宜游,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详细】
《南宁市村屯绿化技术指导意见》印发
记者近日从市乡村办获悉,为深入开展“美丽南宁”乡村建设活动、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和乡村生态振兴重点区域建设,科学有效地实施村屯绿化美化工作,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在总结各地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 【详细】
广西着力打造南宁面向东盟国际物流枢纽
记者日前从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获悉,《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物流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已印发实施。广西将按照扩大通道辐射范围、强化枢纽组织能力、支撑网络高效运行、加强产业融合联动的总体思路,构建“双通道、六枢纽、四轴带、多门户”的发 【详细】
前10月南宁跨境电商出口业务量居全国前列
记者昨日从南宁邮局海关获悉,今年1至10月,南宁跨境电商出口业务量快速增长,跨境电商出口清单共2836万票,货值达5.8亿元,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七。 【详细】
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形成6项可复制推广成果
记者11月19日从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自揭牌以来,南宁市大力推进自贸区南宁片区各项试点任务,形成了6个可复制推广事项及创新案例上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其中,既有提升口岸通关效能、通关监管新模式等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