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15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记者韦义华通讯员李平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未闻兔子叫,先闻音乐声。4月12日,走进灵山县新圩镇蒙塘村,远远就听到一阵悠扬的音乐声。

  “那是邓志健的养兔场。”蒙塘村支书邓庆宜指着音乐响起的方向介绍。

  进入养兔场,只见邓志健一边仔细检查兔子,一边为它们配对。“放点音乐给兔子听,让它们也和我们一样,每天都有好心情,在快乐中成长。”邓志健说。

  邓志健是新圩镇蒙塘村民,他的脱贫,可谓踏准了“精准扶贫”的节拍。

  2015年,邓志健的父亲身患重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而他还有一个弟弟在读中学,这使得他家成了贫困户。当年20出头的邓志健,勇敢地挑起了养家的重担。由于没有技术,邓志健用有限资金买来的50只母兔死了10多只。

  “那时候心里特别着急,是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帮助了我,他们到现场分析,认为我需要学习养殖技术,并帮助联系了南宁的养兔培训机构。”邓志健说。

  在南宁参加养兔培训期间,邓志健慢慢地学会了通过观察兔子的食欲、皮毛、粪便来判断兔子的健康情况,以及如何照料生病和产崽的兔子等技术。

  兔子病少繁殖快,养兔子相对来钱也快。邓志健养殖的兔子4个月左右就繁殖一次,一对成年兔一次少则产崽五六只,多则十几只。仅半年时间,邓志健的兔子就繁殖到650多只。

  邓志健说,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他还成功申请到扶贫产业奖补资金,并办理了小额信贷5万元。

  随着养殖规模扩大,邓志健利用电商平台,在网上销售。2016年底,邓志健收获了养兔的第一桶金,家庭纯收入达到1.38万元,人均收入3467元,成功摘掉了“穷帽”。

  去年,邓志健的兔子存栏保持在600只左右,家庭人均收入已达6600多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