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04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陈德仁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本网武宣讯(通讯员/陈德仁报道) 十二五期间自治区级贫困村武宣镇大禄村,黔江西岸被洪水肆虐的的码头、那塘两个搬迁屯群众因饮水难题多次上访诉求一直令人头疼。

  2015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三年前的2120元增加到5110元,提高了一倍多,高出全县人均水平12.67%。两年时间,打造出的观光休闲、娱乐体验、赏花游乐、农庄垂钓、生态果蔬“两区三园”,磁石般吸引着一批批游客慕名远道而来。

  不单是经济发生了巨变,村容村貌也不可同日而语。在“自治区级生态示范村申报表”中,笔者与相关部门核查了这么一组上报的数字:“通过系列创建措施,村庄村道巷道实现水泥硬化,村容村貌美化,清洁能源利用率达90%以上,饮用水合格率达100%。”

  中央电视台、中新社、广西电视台、广西日报、新华网、人民网等20多家主流新闻媒体记者蜂拥这个小山村聚焦生态乡村建设深度报道。

  为什么三面临山,属半石山区的穷山僻壤能引起众人的关注而村名远播

  回顾历史,一个两年脱贫,三年成傲视群雄的特色生态文化旅游村的发展历程,与当地党委、政府潜心生态乡村的打造,善于挖掘资源优势密不可分。同时,武宣政协的持续推动和不懈努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规模化整治

  2013年3月,武宣县召开政协第八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会议中,委员们踊跃建言献策。“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甘蔗产业)示范区,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创新发展”一系列提案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一方面把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设的具体规划和目标列入“十二五”规划,另一方面制定了实施主体、责任主体和建设模式等系列措施。

  武宣镇政府针对三面环山、一面临江这个“三山一水”的大禄村确定了规模化整治,打破与外界隔绝封闭圈的构想。随后,派出了县政协委员,镇政府副镇长曹智媛到大禄村挂点指挥“小块并大块”工作。

  这是一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工作,全村重新规划路网并进行地块合并。在此基础上,建设水利渠道直水灌溉设施,采用深耕深松、配方施肥及病虫统防统治等先进栽培技术种植高产高糖蔗。

  工作进行了一半却做不下去——阻力来自于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在县财政、镇领导参加的群众大会上,曹智媛与审计厅派来的第一党支书周伟平细致的做思想工作:“土地小块并大块实施‘双高’基地建设后,机耕路宽了,各种农机都可以用,大家种蔗也方便多了。”

  曹智媛按着计算器给大家算出一组令人心动的数字:“喷灌等整套设施搞好后,单产能由原来的每亩3.5吨提高到5吨多,总产量提高差不多一倍。全村可增收450万元,平均每亩增加500多元。特别是规模化种植后,全村800多人除了每亩地得租金1000元外,还能‘洗脚上田’到县城做小工领双份‘工资’。到那时看吧,让你们数钱数到手抽筋!”

  据后来无偿让出2亩地的陈英贵透露,当时大家听了这笔账,原来有抵触情绪的心活动了。工程做到哪,没有半句怨言地主动让出竹林、果树和地块。

  2014年春,土地整治、“双高”甘蔗示范基地建设和甘蔗高效节水灌溉等增收项目工程开展得如火如荼。

  为推进“双高”基地建设,武宣镇用足、用活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双高”基地建设扶持政策。联系县糖办、制糖企业对甘蔗“双高”基地实行供应生产资料、解决贴息贷款、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和农机作业、安排甘蔗砍运进厂“四优先”优惠,引导规模经营户到大禄村承包。

  到该村投资510万元,连片承包了1310亩建设糖料蔗“双高”基地的黄茆镇个体经营户宋军毅深有感触:“这片土地原来分成1652块,涉及6个村民小组437户群众。原有机耕路像鸡肠,拖拉机都没有办法进,想找水灌溉都难。”

  放眼望去,大禄村1700亩土地整治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000亩现代化喷灌甘蔗生机盎然。据村委原主任陈俊德统计,甘蔗单产预计由原来的每亩3.5吨提高到现在的5吨多,总产量由2.7万吨增加到4.2万吨;直接为农户增收450万元,平均每亩增收500多元。

  直接得利的首先是贫困户。把蔗地承包给老板后,全村800多人“洗脚上田”领起了双份“工资”。到县城做建筑小工的村民黄恒田夫妇喜不自禁:“每亩地得租金1000元,加上帮人家打工,每个月都有几千元进账。”

  在甘蔗高产高糖“双高”基地建设中, 激发农民内生动力是规模化整治的牛鼻子。大方向定了,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就能激发农民的精神积极性。大禄村通过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农户和企业的作用,成为广西甘蔗种植“双高”基地的标杆。

  特色化养殖

  2013年,政协委员陈德仁写的“关于加快家庭农场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生产效益的建议” 被确定为督办调研的重点提案之一。县政协主席李芝生、副主席覃汉辉率调研组分别到各乡镇进行督办调研。县政协详尽地极力地专题协调,及时将调研组的意见和建议向县委、县政府做了反馈。

  2014年2月18日,县长高贤斌在武宣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大力培养和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培养职业化新型农民。”县委、县政府的鲜明战略指向,在推动家庭农场的迅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既然三面临山,县审计局、环保局、住建局、发改局、农业局等部门转变发展思路,派员指导村民依托林海大搞林下经济和庭院特色养殖。

  特色养殖最大的困难是缺少启动资金。村民陈土广想学养鳖,在他遇到资金难题焦虑不已时,镇政府组织屯级“三会”发挥“全民”能动性,协调方方面面帮他渡过难关。如今,波光粼粼的5亩养殖塘让他看到了致富希望。黄志文感慨万分:“鸵鸟养殖遇到的难题就是没有钱、信息闭塞、卖难,是各级部门伸出手帮我建起了养殖场。”

  因为没技术看不到前景,刚开始没人愿养。黄勇和周伟平是自治区审计厅先后派驻该村的指导员,他们设法协调区林业厅和财政厅注入补助资金35万元,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组织村民成立了山鸡专业合作社。周伟平和村“两委”干部还从厅里争取到16万元种苗补贴,动员8户农户养鳖。通过帮扶引导,黄沙鳖不到半年发展到2万只,蛇类养殖也初见成效。养殖最多的陈土广拎着已有5斤多的鳖喜笑颜开:“按市场价每斤100元算,总收入超过100万元了。”如今,200多亩的荔枝园建设起1000平方米的鸡舍,20万羽以上的七彩山鸡活蹦乱跳,村民预期收益年获利100多万元。

  博达蛇类专业养殖合作社理事长陈思宁说:“我们有7户想搞家庭农场,愁的就是钱。相关部门引导启发我们拿资金、土地、山林入股。周书记协调银行贷款5万元,找来了水产和林业技术员,还有广西动物研究所的技术员。现在养了2万多只黄沙鳖,20万羽七彩鸡和3000多条水南蛇。每条水南蛇有7斤多重,三项加起来产值不低于300万元咧!”

  经过多次沟通,大禄村成功申报并实施了自治区林下养殖山鸡示范项目,获得35万元专项补贴。在区、县、镇干部的大力引荐下,南宁九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进驻码头屯。培育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了合作社的成立,200多亩的林地年产山鸡20万羽以上,公司全部用保底价敞开收购。目前,该村已经有生态特色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生态山羊养殖、养鸡、养猪场17家,带动村民年出栏生态鸡、鸭、鹅19万只。南宁九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看到群众那么高的积极性,又做出计划投入1600余万元扩大发展土番屯牛栏山休闲观光和山羊养殖基地。如今,大禄村农户养殖可谓“旱涝保收”,群众的钱袋子渐渐地鼓起来了!

  股份合作带一批、政策激励促一批、动员干部包一批的举措促进了家庭农场的崛起,激起了产业扶贫的活力。荣获“广西优秀农村指导员”称号的黄勇深有体会地说:“给那些种养结合大户以信息和技术的支持,让他们从小规模的经营开始,不断的积累成功的经验,把家庭生产经营不断的做大,逐步向经营模式过度。该村以此为杠杆,带动了黄沙鳖、水南蛇、鸸鹋、黑豚、肉牛、水南蛇、鸵鸟等特色养殖家庭农场的发展。”

  大禄村绿色经济特色发展园形成独特的乡村美丽经济。2013年,“关于加快家庭农场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生产效益的建议” 被列为全县优秀提案。

  休闲化观光

  大禄村以“清洁乡村”和“生态乡村”建设活动为契机,动员群众多方捐资,投工投劳建设生态旅游基地。

  建设生态乡村的前提是清洁乡村,资金是发展的瓶颈。

  镇政府依靠村委班子为家家硬化庭院、户户通水泥路出谋划策。曹智媛和周伟平因地制宜抛出了深思熟虑的方案:“先树示范户,以党员一带一的方式做引领,然后想方设法发挥群众的积极性把事办好。”

  按照一平方米一袋水泥计算,争取到县直等部门支持了375吨水泥免费提供给各家各户。水泥到了家门口,可在这关键时刻就是有人翘着二郎腿等着看笑话。

  镇党委书记王海科提议道,5位村民小组长组成协调小组,轮流负责接待、理顺、疏通、直至义务做工。

  5月21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到武宣调研时肯定了各级党政机关派出的工作队宣传、引导、组织、发动群众所起的作用,同时阐述了人民群众是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的主体的重要意义。

  笔直干净的水泥路做起来了。看到大部分家通了水泥路,原来观望的卓学义、陈冲等人再也坐不住了。他们每家额外多出7000多元搞庭院美化,其他人最少的也出有3000元。村民小组长陈小良说:“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就是不同,后来又在计划外追加了155吨水泥呢!大家投工投劳折钱12万元,硬化美化7500多平方米。”如今,不见了乱堆的柴草垛,不见了乱拉的动物粪,不见了乱扔的垃圾袋。两年来,通过争取,整合各级、各渠道项目资金5000万元,实现了人畜饮水安全和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村屯太阳能路灯亮化和水果种植绿化。

  2014年5月19日,来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志刚在武宣镇码头村生态乡村建设现场指出:“我们建设生态乡村,不能按城市的标准和模式来建设,要凸显‘土味’,体现民族文化特色,而不是建得像公园。”

  经过全体干部群众的努力,同年12月,大禄村被自治区环保厅命名为自治区生态村。码头屯被确定为自治区生态乡村建设示范点后,村民热情高涨。鼓着干劲一心一意将“生态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以特色农业助推“生态乡村”建设。大禄村原主任陈俊德亲身经历了村庄的发展变化,笑着对区、镇干部说:“黑了领导们的脸,美了村庄的样。”自治区乡村办简报宣传介绍了大禄村生态乡村建设的成效,自治区有关领导和来宾市领导都给予了高度肯定。

  2015年1月21日,高贤斌县长在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乡村旅游开发与农业生产发展相结合,打造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路。县政府出台了《武宣县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镇(村)工作方案》,对挖掘农业和农村文化资源,把文化内涵融入硬件配套设施,提高生态旅游业吸引力等工作进行细化。从2015年起,县财政每年专项安排500万元,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特色规划进行绿化、美化、硬化。原县委书记韦德斌强调各级干部要把大禄村建设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十里言不同,十里俗相异。”

  政协委员陈德仁、谭栋元等人在政协武宣县第八届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递交了“发展武宣生态乡村游的战略思考”的提案,对强化全方位的乡村游规划,打造个性明的乡村游经济,开发强有力的乡村游产业,促进“环旅游圈”大融合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武宣因“仙”而名。相传唐初贾鹏在距县城仅5公里的大禄村背修炼成仙,留下了闻名遐迩的仙人山遗址。能不能从临近黔江的码头屯,围绕码头历史文化做文章呢。

  受此启发和经过大家集思广益,一个观光休闲区、娱乐体验区、赏花游乐园、农庄垂钓园、生态果蔬园“两区三园”的规划新鲜出台。

  “要让农村成佳境,让游客到大禄村休闲观光时享受到浓郁的文化熏陶”镇长雷永杰在大小会上对大家不厌其烦地谈思路。在召开群众会的同时,镇里还筹措资金,精心策划,先后组织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合作社社员三批次60余人分别赴南宁市青秀区、横县和桂林市、玉林市、三里镇武台新村等地参观学习开眼界。

  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群情激动。大家多的1亩,少的几分,全部在规划发展书上按下了无偿捐地的指印。

  经多方争取,与自治区、来宾市、武宣县三级合作的项目资金260万元到位。

  政府引导,干部服务,群众主体。县、镇、村借势成立了由12个部门组成的“生态乡村游”领导小组进村入户,发动农民群众清垃圾、做规划、搞产业,建设美丽家园。

  2015年3月4日,武宣县召开“生态乡村”现场推进会。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韦德斌、高贤斌、罗骏和、李芝生参观了大禄村等示范点后。要求持续发展产业,将码头村建设成“找得到历史、想得起乡愁、看得见风景”的生态旅游胜地。

  经过紧锣密鼓的施工,沿黔江100米休闲观光长廊和休憩凉亭竣工。沿江150亩岸堤种植的油菜观光带花香蝶舞,100亩分批逐月成景的观光采摘型砂糖橘、贡柑、红心柚、草莓果园呈现出一年四季“山花常开、山果常熟、山歌常唱”的乡村游景。特别是引进落户的澳洲鸵鸟、黑豚和孔雀等观光型特色养殖成为惹眼的小型动物园,矮马配花车让游客一路笑来一路歌。通过一年的打造挖掘,具有“码头文化的遗址、特色农业的样板、生态旅游的胜地”风格的生态旅游新村已见雏形。

  村石场老板曾家洪致富后不忘支持公益事业,慷慨捐资两万多元并组织石场民工义务出工修路。码头屯村民小组长陈英贵介绍:“村民自愿捐出30亩空地建设公共活动场所,铺了草皮砖、种了花草。为了吸引游客,大家活跃思想,各显神通:有的搞网箱养鱼抓鲜活,有的种桑摘果泡酒搞养生,有的依水傍山搞观光饮食,村民再也不是原来的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活法啦!”

  赏花,玩水,拍照,大禄村春节期间成为远近市民游玩的新乐园。“农家乐”老板陈英贵喜不自禁:“每天都有几百甚至上千人来玩,我们天天都忙不过来。”

  自治区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何小聪带队在武宣县委书记兰筱斌陪同下考察大禄村武宣县玉马种养合作社。通过与当地县、乡(镇)、村干部、群众座谈,表示围绕武宣县域经济发展布局谋划,促进驻点村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武宣镇大禄村发展生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成为各地学习的典范。当年11月25日,三里镇霞山村村民代表在县政协的组织下到该屯现场参观学习。

  2015年8月25日,广西“村屯绿化”工作现场会在武宣县召开。林业厅相关处室,移民局、扶贫办、水库移民管理局,来宾市林业局,武宣县委、县政府,全区各市、县林业局等相关人员160多人领略了大禄村“村在绿中、人在景中、乐在村中”的景色。

  2016年1月2日,大型电视纪实节目《文化中国》之《天下来宾》系列节目《古韵武宣》在中央电视台“老故事”频道隆重播出,全国亿万观众一睹了中央电视台《文化中国》摄制组到自治区级生态村——武宣镇大禄村拍摄的独特风采。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