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22日 来源:百色新闻网 作者:鲍荣威 农思秋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为了确保2016年率先实现脱贫摘帽,田东县依托特色优势产业,探索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加大投入产业扶持资金,全面谋划、实施好产业助力脱贫工作,全县53个贫困村特色扶贫产业全履盖,有效助推群众增收脱贫。

  “一村一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针对部分贫困村目前仍然没有特色产业,工作组深入各个贫困村调查,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宜工则工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则,在巩固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帮助群众培育新的脱贫产业,做好项目实施规划,确保产业效益。重点围绕22个未有特色产业的贫困村开展工作,确保所有贫困村形成 “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重点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电商产业四大脱贫产业,其中全县贫困村规划种植芒果2.9万亩、山茶油1.15万亩、火龙果0.17万亩、柑橘0.15万亩;林下养鸡180万羽、肉猪2.45万头、肉兔15万只、山羊2.52万只,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于今年3月成立田东县电子商务协会。田东县还与京东集团签署《关于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携手京东开展电商扶贫,以电子商务手段助力精准脱贫。

  “一村一社”创新产业经营模式。出台《田东县脱贫攻坚特色种养业培育工作方案》、《田东县脱贫攻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方案》等政策。目前全县已有335 个培育合作组织,还继续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着手在贫困村再培育新增合作组织 50个,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合作社。筛选区内外近30种扶贫产业经营模式,编印成册子发放到贫困村,形成扶贫产业经营模式系列“套餐”供群众参考和参照运用。加快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能人(第一书记)+农户”“联户合作”、“产业异地开发”等多种产业合作模式,促进产业规模经营,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帮助实现就业。全县贫困村土地流转面积达2.92万亩,发展新型经营主体52个,带动2263户贫困户发展。思林镇贫困村真良村创新推出“土地出租五年返还模式”,土地出租种植火龙果5年后,把土地和果树返还给村民自行经营管护,让村民省去了前期大量投入,也规避了种植风险,同时也学会了种植技术和经验。有50多位周边村屯的村民到真良火龙果种植基地就近务工,每人每天收入70—80元。村民们既拿地租,又拿工资。目前真良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发展到8个乡镇,建立了8家分社,带动周边地区推广种植火龙果。合作社提供技术、销售服务,让贫困村群众参与产业链发展。

  “一村一策”加大发展资金投入。出台《田东县资产性收益扶贫引导基金管理办法》。结合各贫困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用足、用好产业扶持资金,发展以专业合作社形式为主体的集体经济,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加快发展贫困村“一村一策”。2016年每个贫困村投入200万元资产性收益启动资金,把资金量化折股到村集体及贫困户,确保每个村都有1个以上特色优势产业,每个贫困户投入产业扶贫资金5000元,解决群众发展生产缺少资金问题。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改革的作用,开展“贫困村转信用村”活动,全县53个贫困村先后全部被评为信用村。全面推行农户贷款信用评级制度,降低农村小额贷款门槛,增加小额贷款额度。近年来县内金融机构累计向信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6215万元,向5.9万户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22.8亿元,其中9145户信用贫困户获小额信用贷款4.56亿元,有效解决了贫困户资金缺、贷款难的问题,为发展脱贫产业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在金融扶贫助力下,全县贫困村脱贫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向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分别建起了油茶、柑橘、火龙果、中草药、生猪、林下养鸡等扶贫产业基地,切实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