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3日 来源:河池日报 作者:韦炳旺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都安讯 2015年,都安瑶族自治县预计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87亿元、完成工业技改投资7亿元、财政收入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20元……民族经济不断崛起、壮大。

  都安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每年有10多万人外出务工经商,一部分有技术、有资金、有创业愿望的务工经商人员非常渴望回到县城居住。都安根据这一特点,决定深化“无土安置”模式,把扶贫和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县城附近荒凉地建设了六柱安置点,创建“农民工回乡进城创业园”。

  2012年,广西新时期扶贫工作启动后,都安计划用7年时间,征地近6000亩,以“整弄搬迁”的方式,把分散居住在偏远且自然条件恶劣的自然屯,以及生态严重退化区域的22332户约10万贫困人口,集中安置到交通比较便利、地缘优势比较明显的澄江镇红渡村、兰堂村和安阳镇安阳社区,通过城镇的辐射,配套工业扶植,彻底破掉“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

  2015年5月,都安扶贫生态移民与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红渡扶贫生态移民园区第一期工程启动,这个园区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将紧紧依托河池·都安临港工业区和都安扶贫产业园的兴建,规划安置10万人。这10万生态移民,将有力推动都安城镇化建设,同时,为河池·都安临港工业区企业提供优质稳定的劳动力。

  统计数据显示,都安县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32万下降到2015年底的13.25万。2015年,全县贫困人口减少3.5万人。目前,这里已经吹响“决战贫困,同步小康”的冲锋号,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让瑶山人民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昔日锁深山,秋风茅舍湿冷雨;今天迁福地,朝阳楼宇暖丹阳。”这副贴在都安创业园一个新搬迁户家门口的对联,是新居的喜悦,也是瑶山人不断征服恶劣自然环境创造奇迹的见证。

  从70公里到3472公里,从崇山峻岭开富路到通江达海辟坦途,瑶山一声长笛乘风破浪,打开了发展新起航。

  能搬出大山的毕竟不是大石山区所有人,绝大多数各族同胞依然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大石山区繁衍生息。都安人肩上无法卸下担子,还要在数以万计的“碗一块,瓢一块”土地上创造奇迹。

  上世纪七十年代,三只羊乡年逾六旬的老党员罗朝祖带领罗朝信、袁祖益、袁祖修等几位老人,在当地的凤凰山、燕子山上挖山造地,砌墙保土,修造梯地57亩,被称为当代“老愚公”。

  隆福乡渔洞村歪独屯位于大山之中。以前,这里13户群众60多人要走出大山,需要花费一个半小时攀爬6公里羊肠小道才能到外面的公路。近几年来,这里的群众在年近70岁的村民小组长左朝松带领下,靠务工、养羊、种玉米筹集了18万多元钱,历时两年打通一个80米长的隧道,并修了2公里屯级路,解决了这里群众世世代代出行难问题。

  千百年来,瑶山人民就是这样背负着沉重的大山,脚踏着贫瘠的土地,从不低头,从不气馁,用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穷则思变的性格,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创造“石山王国”的奇迹。

  一直延续至今的壮举,让这个在自治县成立时全县公路通车里程仅为70公里的瑶山,至2015年初,拥有公路总里程达3472.821公里,县内19个乡镇248个行政村基本实现乡乡通油(砼)路、村村通公路。目前,在全县规划建设生态乡村示范屯有100多个,基本实现了县有示范带、乡有示范村、村有示范点,全县农村呈现出生态环境优美、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风貌。

  崇山峻岭开富路,大山巍巍有通途。现在,河都高速公路、水南二级公路穿境而过,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正式规划启动,特别是已经实现通航的红水河都安港建成后,从都安港起航的千吨级船舶,沿着西江黄金水道不足千里就可以到达广州出海口,千百年来被大山紧锁的瑶山,一声长笛乘风破浪,打开了通江达海发展新征途。 (韦炳旺)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