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0日 来源:右江日报 作者:记者 陆照德 通讯员 黄程桂 黄海玲 文/图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图为大楞乡领导到基地察看田七长势。 

  右江区大楞乡一直是百色有名的“八角之乡”。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楞乡大力发展八角、油茶、芒果、松木、杉木、桉树等特色经济林,为当地群众增收、脱贫致富创造条件。近期,记者在大楞乡采访了解到,千亩田七、富硒农产品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实施“田七回家”工程 群众致富有望

  大楞乡属典型土山地区,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地域海拔400至1396米,年平均气温19至22摄氏度,早晚温差大,年降雨量为1200~1400毫米,常年温暖湿润,是典型的“小气候”特点山区,极适合田七生长,是种植田七的宝地。从2013年8月开始,大楞乡以给予田七种植户贴息贷款,每亩补助6000元及水利、进基地道路建设扶持等方式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大力实施“田七回家”工程,打造“龙和千亩连片田七种植示范基地”。截至2015年10月,该乡种植田七已有1700余亩,主要分布在龙和、罗甫、温矿、龙细等村,以常规的3年为周期,亩产值10~15万元计算,1700亩田七总产值至少1.7亿元,可实现全乡农民人均增收约3000元。

  该乡“龙和千亩连片田七种植示范基地”项目由“自治区扶贫攻坚好支书”——大楞乡温矿村党支书伦文胜和经济能人黄少坡领头实施。他俩组织成立百色市康惠田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负责运作,主要与当地群众实施土地流转承租用地(租金按田地为每年每亩1200元、山地为400~500元不等,租期为3年),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开发模式。自2013年8月份启动至今,种苗采购、种植及管护技术团队均来自云南文山,黄少坡长期驻项目基地开展工作,如今基地的农民已经全程掌握田七种植技术。

  走进“龙和千亩连片田七种植示范基地”,里面的田七长势喜人,农户们在基地里除草。他们说,不参加种植田七的农户,可以出租田地,每亩田地一年租金1200元,在基地务工的日薪70~100元不等。据大楞乡党委书记韦志宇介绍,目前示范基地生产已转入管护采收阶段。

  创新产业发展方式 富硒农产品助农增收

  大楞乡地处偏僻,是个典型的贫困乡。长期以来,党委、政府大力实施各项扶贫项目,卓有成效,但仍未能彻底解决群众贫困问题。近几年来,大楞乡党委、政府转变工作思路,变粗放的扶贫为精准的扶贫模式,为农村扶贫提供了新思路、新做法,该乡龙和村塘兵屯的食用菌扶贫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上级有一笔针对288户贫困户的扶贫帮扶资金,分下去每个农户得3500元,我们总结了以往扶贫经验,如果把钱发给农户,今年他们用完了,明年生活还是没有多大改变,就把这笔钱作为农户入股资金,做了食用菌扶贫项目,去年每户农户已经获得分红700元。”大楞乡乡长周俊翔对记者说,该项目于2014年4月实施,规划面积15亩,总投资140多万元,以右江区永乐三宝农产品有限公司为主导,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方式进行。目前参与入股的贫困户涉及龙和、弄外两个村共288户,入股资金共99万元。鉴于农户尚未掌握食用菌管理技术,现采取委托管理的方式,由农户将菌棒委托给合作社统一管理,同时农户可到合作社学习云耳出耳管理技术,待农户掌握技术,且两年的委托管理期限到期后,再由农户自行决定是否继续委托合作社管理或自行管理。

  据悉,该乡食用菌扶贫项目目前主要生产百色云耳和富硒木耳两个品种,采收期大约140天左右,平均每棒可采6次,每次采菇期约10天。目前已累计放置菌棒35万棒,已销售约32万斤,按每斤6元计算,产值达192万元。

  富硒木耳跟一般木耳有何区别记者了解到,硒能促进人体内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提高人体免疫力,食用富硒木耳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因此,下一步,大楞乡将依托富硒品牌产业链,在龙和村打造一个富硒产业园,规划建设期为三年,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2016年启动规划产业园区建设,引入相关富硒农产品,包括富硒蔬菜,特色养殖(如白玉蜗牛、豚狸等),结合大王岭旅游景区,打造一个农业观光产业园区,在带动龙和村的其他种植业与养殖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有效促进该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届时,大楞乡不仅是“八角之乡”,还将是“田七之乡”、“富硒农产品之乡”。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