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15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记者/周映 通讯员/黄建义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南宁讯 (记者/周映 通讯员/黄建义)7月14日记者从自治区水利厅获悉,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自去年11月启动以来,在自治区高位推进下,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截至6月底,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2.6亿元,其中本年度完成投资12.1亿元。

  5月20日,水利部批复了大藤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截至目前,国家已下达大藤峡水利枢纽投资计划45.85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6亿元。截至6月底,累计完成投资22.6亿元,其中本年度完成投资12.1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60.5%。左岸进场公路建设基本完成,初步满足了工程建设交通的需要;船闸开挖完成土石方327.8万立方米,占原计划的56.5%;主体工程项目招标正在全力推进,目前已发布招标公告7项,开标两项,正在抓紧编制招标文件4项。

  工程征地移民安置工作进展顺利。桂平市坝首施工区公示丈量了约1.17万亩土地,清表约5000亩,完成了船闸部位开挖工程用地范围1111人的临时搬迁,保证了施工准备工程建设需要。截至6月底,桂平市共完成大藤峡工程征地5233.03亩,兑付征地补偿资金1.59亿元;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公司共拨付桂平市征地移民资金4.093亿元,桂平市兑付补偿资金共计1.59亿元,剩余实施费2.238亿元。目前工程已启动水库淹没影响区的实施工作。

  筑坝保安澜 移民安置忙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桂平市建设现场见闻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关键性线路工程——船闸一期土石方开挖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7月6日,工人在进行边坡支护施工。

  2014年10月8日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务院批复,当年11月15日工程建设全面启动,目前主体工程的关键性线路工程——船闸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7月初,记者走进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桂平市施工现场,感受了建设的火热、库区百姓的愿景以及浔州大地群众的期盼。

  1

  7月6日,桂平市黔江河段大藤峡峡谷出口,青山郁郁葱葱,连绵不绝,峡谷里江水滚滚向天际奔流而去,远处水天相接,烟波浩渺,广阔无边。

  离河岸不到两公里处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船闸一期土石方开挖现场,车轮滚滚、机器轰鸣,挖掘机、推土机、运输车等230多台套大型机械,在30米深的巨型黄土坑中穿梭往返,紧张有序地作业。

  山坡上,工人们正在打钻、绑钢筋、搭钢架,进行边坡支护工作,干得热火朝天。大藤峡水利工程建设部副主任王小林告诉记者,工人们每天清晨8时就来工地上工,一直工作到下午6时多收工,中午也不怎么休息。

  “目前,船闸一期开挖工程上游3.4公里的引航道已基本开挖完成,剩余的就是局部的修坡、边坡支护工作。当前施工重点是闸室开挖,现在剩余土石方量大概是200万立方米,准备在8月以前挖出来。剩下这两个月,每个月要保证100万立方米的挖掘量,建设任务还是很重的。”王小林介绍。

  据了解,大藤峡枢纽工程主要控制工期的项目就是船闸建设,而船闸工程里控制工期的是闸室建设,因为它的系统比较大,比较复杂,占用的工期属于关键工期。如果闸室建设工期滞后了,下一个标段的工程开工可能就会拖上一年。现在工地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倒排工期,战高温、斗酷暑,想方设法抢进度。

  截至6月底,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2.6亿元,其中年度完成投资12.1亿元。左岸进场公路初步满足了工程建设交通的需要;船闸开挖完成土石方327.8万立方米,占原计划的56.5%。

  2

  重大水利工程的实施,移民安置是难点,也是重点。

  大藤峡工程几经优化设计,但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仍涉及贵港、来宾、柳州3市的6个县(区、市)31个乡(镇),淹没影响土地27.71万亩,征地1.8万亩,迁移人口1.8万人,2023年必须完成征地移民安置竣工验收,时间紧、任务重。

  桂平市涉及移民数量超过了总量的一半。该市把推进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作为“一号工程”,举全市之力加快工程项目建设和移民安置步伐。

  该市提出“领导在一线,工作在一线,吃住在一线,落实在一线,考核在一线”的工作要求,将征地移民指挥部从城区搬到了工地旁,步行两三分钟就能到附近村民家中。

  周明官是指挥部安置点工作组第二小组副组长,其工作涉及南木镇弩滩村6个生产队近2000人。他所在组共有3个人,从2014年6月底开始进驻,每天早上8时就入村,在村里一待就是一天,直到晚上才回指挥部。

  “家园难舍,故土难离,移民工作最难张嘴。光是开展前期工作的半年里,我们就开了200多次会,6个生产队500多户我们家家户户登门拜访,进村就像走亲戚看朋友,提着水果、肉和菜,群众生产生活碰到什么困难,我们协调解决,群众生了病,我们第一时间去探望,和村民处得跟自家兄弟亲戚一样,村里几岁大的小孩子都认得我们了。”提起这一年的工作,周明官十分感慨。就这样,他们用真诚感动了群众,群众对项目征地拆迁的态度很快转变。目前,第二小组的330亩征地任务已全部完成,安置资金也全部拨付到村民手上。

  经过锲而不舍的艰辛和努力,从2014年5月以来,桂平市仅用1年时间就完成征地1.17万亩,实现了平稳征拆、和谐征拆、有序征拆,在广西重大项目中首次出现了“土地等项目”的喜人景象,为推进工程建设赢得了宝贵时间。

  3

  最近,桂平市南木镇落莲村二组组长邓桂山,常常会到村里原来的耕地附近望一望。如今,这里已成了一处繁忙的土地。他指着远处正在堆填土石的一个水塘对我们说:“从那儿到现在所站的地方,就是我们被征的380亩地,全要来建移民安置点了,现在我们村几百人,只剩下二三十亩地。不过,等移民安置点建成以后,政府会在移民点里还回我们10%的三产用地,可以建商铺做小生意,不用帮别人打工了,这是我们新的出路,对年轻一代农民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在征地移民指挥部,我们碰到了前来办迁坟手续的南木镇弩滩村69岁的村民温国杨。今年年初,为配合船闸开挖工程,温国杨和他的家人成为首批搬离家园的大藤峡水利工程移民。“这个工程我们盼了几十年,国家建设需要征我们的地,再不舍得也要支持啊。我以前是走船的,听说大藤峡建好后,能走3000吨的大船,到时候如果我还干得动,就继续经营船运。”他笑呵呵地说。

  桂平市移民安置点包括南木镇4个、西山镇4个、石龙镇1个,共计9个。在征地指挥部外围墙上,贴着南木镇坝区4个移民搬迁安置点总体规划图。按照规划,安置点统规统建,以集中安置、城镇化安置、楼房安置为主。这不是一张张挂在墙的蓝图,而是正在实施,一砖一瓦落到实处的建设——

  目前,工程建设区左岸南木镇渡头、黎明、弩滩、柳欧岭4个移民安置点已经征地、清表完毕;安置点场地填筑所需石料已落实,大成塘安置点已开始基础设施的场地平整项目施工;大成塘、柳欧岭安置点地质勘探,累计完成勘探孔962个,除水塘、坟地、未征地等影响地段外均已完成,并形成初步勘探报告,基本满足施工招标需要。西山镇4个移民安置点正在开展征地前期工作,并对碧滩村再次进行了搬迁意愿调查,初步确定外迁方案。石龙镇安置点已向贵港市政府申请使用国有农场土地,等待批复。移民大道项目已完成招标,确定施工单位。

  与许多其他库区群众一样,为了大藤峡工程建设的需要,邓桂山和温国杨离开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到新的地方再建家园。对于他们来说,改变并非易事,未来的生活也许并非一帆风顺,但他们都心怀同样的梦想——早日建成大藤峡工程,过上更好的生活。

  这样的梦想并不遥远。按照规划,为了大藤峡工程建设而搬迁的广大移民,未来将搬入配套服务功能齐全的安置小区,住上崭新的房子,喝上洁净的自来水,他们的孩子将拥有自己的校园和绿地。不仅如此,政府还将为搬迁户“量身定做”致富项目。按照“安置点+产业园区”的共生体式安置模式,千方百计确保库区移民失地后生活水平不降低,就业有门路,养老有保障,让移民户记得住乡愁、住得惯新居。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