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6日 来源:右江日报 作者:韦文孟 麻文革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一个个龙头企业,一个个特色种养基地,一个个新希望……初冬时节,走马田东县林逢镇,但见现代农业异军突起,蓬勃发展。

  林逢镇是田东县农业大镇,无论甘蔗、芒果、秋冬菜,还是畜禽产业;不管是种植时间,还是种植规模,一直领跑全县10个乡镇。2012年,田东获批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该镇农业发展迎来了春天。

  “农民富,农村美,最根本的一条是农业强。让农业强,就要紧紧围着现代农业转,牢牢盯着现代农业干,把农业发展潜力最大限度地挖出来、放出来,把农业发展优势最大限度地用足、用够,快速推进现代农业进程。”林逢镇党委书记梁世生如是说。

  园区化:龙头企业大带动

  站在林逢镇林驮村一处高地上,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葱茏的甘蔗;“蔗海”里,“漂浮”着一座座厂区。

  “那边是现代畜禽产业园区,这边是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这是田东最大的农业园区。”镇长葛佳建介绍道,前者已于2013年建成,后者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之中,呼之欲出。

  “龙头企业是现代农业的灵魂,没有龙头企业,就没有现代农业。”梁世生说,该镇把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中之重,让龙头企业在园区里挑大梁、唱大戏,集约化发展。

  现代畜禽产业园区已入驻田东雄桂牧业公司养猪场、肉鸡场、饲料厂,田东新兴种牛肉牛养殖场、饲料厂,以及汇牛饲料有限公司等企业。其中,雄桂牧业公司是最大的,总投资7850万元,面积320亩,猪舍50栋50000平方米。该公司从美国引进560头原种猪、500头新美系原种猪,年可出栏5万头肉猪。2013年,带动田东、田阳等县4800农户从事生猪、肉鸡产业化和标准化养殖,年产值超3亿元,户均增收1.78万元。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里,华润五丰有限公司占地3850亩的葡萄栽培生产基地正在建设之中。该基地拟投资5000万元,集生产、示范、推广、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目前已经完成路网工程、提水工程、排灌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等基础设施,生产设施正在紧张施工。广西皇氏乳业公司也有“嫁入”该园区的意向。该公司拟投资7000万元,建设一个占地面积3000多亩、养殖10000头奶牛的养殖示范基地。届时,鲜奶年产值将达16500万元。

  专业化:种养能人强推动

  “好一个立体种养!”钻进福兰村的铁皮石斛智能温室大棚,笔者情不自禁点赞道。

  眼前,一个个四方形水柜立着,里头养着鳄龟。水柜口铺上铁架网和木板,上面种着一畦畦绿油油的铁皮石斛。之上的空中,还吊挂着一盆盆铁皮石斛。

  老板廖武江说,该基地投资50多万元,种植铁皮石斛2亩,年产值可达60多万元;养殖鳄龟300只,最大的鳄龟已长到20多斤,年产值可达30万元。

  “目前,我镇大约有80个种养能人,有外地的,也有本土的。”葛佳建说,能人有资金、技术、经营经验,也是发展规模农业、高效农业、品牌农业的生力军,也是激发和带动群众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推手。

  在桥礼村,一大片田垌围着护栏,田间有几间塑料大棚,几个人在护理青苗。笔者怀着好奇心走进去。一个中年男子放下手头的活,迎上来。他是这园子的老板,叫蔡根仁,来自江西省。

  “我租用的这片田有370亩,计划投资1300万元建桂西第一个品牌生态农业观光园。”他指指点点,那低洼的地方,打算建设循环鱼塘,供游客垂钓;园子东面,计划种植草莓、葡萄、荔枝、樱桃等十几种水果,保证一年四季都有水果,供游客采摘;园子西面,打算建设农家乐和娱乐设施。

  据悉,“动作”较大的能人还有好多,比如40多个外地能人和本土能人承包8000亩水田种植秋冬菜,台湾水果大王陈金石投资500万元创建万桂水果园,英和村村民廖志环投资450万元建一个养猪场,林逢村村民廖忠值投资100万元建一个火龙果种植基地……

  能人何以对投资林逢情有独钟四川老板何念军道出大家的心声:“林逢镇党委、政府把我们当作亲人,真心解决我们的问题和困难,真诚为我们的发展出谋划策。”

  高产化:高新科技巧撬动

  谈起甘蔗产业,林逢人津津乐道。一是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甘蔗种植已经成为该镇的主导产业,而当时,田东其他乡镇甘蔗生产还是一片空白。二是20多年来,林逢的甘蔗产量一直稳坐田东的头把交椅,“甜蜜事业”酿造了甜蜜的生活,全镇80%以上的楼房都是“甘蔗楼”。目前,林逢镇甘蔗种植6.5万亩,占田东县甘蔗种植总面积的18%。

  近年来,如何让这传统产业焕发出新活力,让1.05万户甘蔗户腰包进一步鼓起来,一直是该镇党委、政府谋划破解的一大难题。经过广泛研究、论证,该镇选择了发展高产高糖糖料蔗,让高科技释放高效益。

  今年2月,林逢镇高产高糖基地在和同村动工建设,总投资500万元,面积1000亩。引进的新品种主要是桂糖系列(如桂糖29号、31号、42号)、粤糖系列、福农系列、桂柳系列等。

  在基地,笔者见到这些新品种长得郁郁葱葱,“个头”比老品种高,“身材”比老品种粗壮;老品种是单棵长,新品种却是一簇簇长。

  据介绍,新品种不像老品种那样需要人工剥老叶,会自动脱叶,减少了劳动强度。最为重要的是,新品种亩产将达到7吨左右,比老品种高2至3吨;蔗糖分达到14.5%以上,比老品种大约高4%。依托基地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该镇计划用3年时间全面推广这些新品种,推广后全镇甘蔗产值将增长30%,甘蔗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