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种了几十年的菜,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大的红薯。也很少见一株红薯苗结出50多斤的红薯!”72岁的黄沛英阿婆笑得合不拢嘴,连连感叹。
“我是今年农历四月份种了一株红薯苗在这里,也没有特意施什么肥,就像以前一样护理。就是我们割下来的野草就扔在红薯苗旁边,可能是野草烂了后的肥加上在这里水源充足,所以才会长出这么大的红薯。”黄阿婆热情的带着记者来到种出这个“红薯王”的地方,那是一块夹在两条小小溪水中间的土地,当时种的一株红薯苗占了一平方米左右大小。但是黄阿婆自己都不清楚这个给大家惊喜的“红薯王”是因为什么原因而长成的。
红薯是黄沛英阿婆的儿媳妇朱妹珍挖的,记者来到黄阿婆种红薯的地方时,朱妹珍正在给旁边的菜浇水。“谁也不会想到这里会长出那么大个的红薯哦,我挖到这个红薯的时候想着怎么还挖不出来,挖下去才知道原来是个这么大个的红薯。”朱妹珍拿着给菜浇水的舀勺,腼腆又高兴指着当时“红薯王”生长的地方告诉记者。“这里是种红薯苗的地方,那里是大红薯长出来的位置。”
在黄阿婆家隔壁的矿业公司上班的梁小姐和莫小姐是黄阿婆的“忘年朋友”,给贺州新闻网打来爆料电话的梁小姐说:“阿婆很勤劳,种了许多农作物,平时都会和我们分享,有什么也会拿给我们尝一下,送给我们。有很多人都来看过阿婆种出的这个大红薯,那时刚挖出有24斤的,现在放了一个多星期了,少了6两。我特意去网上查找了,还没发现贺州有这么大的红薯,我觉得应该和更多的人分享这个好消息,所以就给你们打电话了。”
对于如何处理这个“红薯王”,黄阿婆说如果没有别的情况的话,会和大家一起分。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贺州:构建多元化绿色能源并存新格局
近年来,我市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主线,以沼气建设为核心,大力推广省柴节煤灶,多元化利用太阳能、风电能等绿色能源,推进了节能减排,改善了生态环境,助推了生态乡村建设。 【详细】
贺州市蔬菜产业搭上科技快车
近年来,我市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把提升蔬菜市场竞争力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积极引进推广集中育苗技术,不断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使绿色无公害蔬菜不仅丰富了广大老百姓的“菜篮子”,也让蔬菜种植户的“腰包”更鼓了。 【详细】
贺州大地构筑绿色生态屏障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全民绿化氛围浓厚,城乡绿地面积不断扩大,绿色生态产业进一步壮大,森林资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一道道绿色生态屏障出现在贺州各个角落。 我市将宣传发动作为 【详细】
[灵川县]红薯变“黄金” 远销至欧美
位于灵川县三街镇龙坪村委的倒风潭村,自宋代以来就有制作红薯干的风俗习惯。这里的村民,人均拥有2亩多土地,农业生产大致可以归纳为上半年水稻,下半年红薯。每年7月下旬,当地村民收割完早稻,就会在地里种上红薯,待年底收获后,用最纯熟的手工工艺,制成色泽金黄的 【详细】
赵德明: 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打造贺州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