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明县东安乡百合村贫困户易明强看着长势喜人的甘蔗乐得合不拢嘴:“自从耕地‘小块并大块’,我这6亩地今年起码增收8000元!”
过去,易明强家虽有6亩多地,却是分为不规则的4块,耕地、施肥、运蔗都极为不便。在乡党委政府的组织下,该村被纳入“小块并大块”示范点,易家的4块耕地整合成了一块地。
易明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采用大型机械深耕,效率是人工的6倍;由于政府把这块地作为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基地,政府帮助修好了路,铺设了引水设备,还免费提供优良蔗种,为其解决蔗款近3000元;县扶贫办送来化肥4包,价值700多元……易明强对记者说:“屯里和我家情况相近的农户约有70户,也就是说‘小块并大块’让全屯增收近60万元。”
百合村是自治区级贫困村,支柱产业为甘蔗种植。为了实现“十二五”贫困村整村推进目标,东安乡党委政府积极向上级争取百合村派时屯建设甘蔗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片面积1500亩,上级投入资金560万元,铺设1.54万米地下输水管,修建4公里机耕路,安装288个旋转喷头等。
同时,乡党委政府狠抓蔗农技术培训,积极引导群众大力推广深耕深松、地膜覆盖、测土配方、石灰浸种脱糖等种植技术。据不完全统计,项目实施后,该村甘蔗亩增产1.5吨以上。
百合村党支部书记书黄晰告诉记者,“小块并大块”使田埂变小,集约出来的土地可以修筑蔗区道路,宽阔的机耕路保障了机械化,大大降低了砍运蔗劳动强度和劳力成本,“现在留守的老人妇女就能‘搞掂’种蔗、收蔗,在外打工的壮劳力不必请假回家参加劳动,还能省下两三千元的往返车费及误工费。”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宁明东安乡扶持计生户走致富路
宁明县东安乡积极探索计生工作新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在落实扶贫惠农政策时,加大对计生家庭的倾斜力度,小额信贷、贴息贷款、危房改造、技术培训、养殖指导等相关项目,均坚持优先重点扶持贫困计生家庭,促使计生户少生快富。 【详细】
小块并大块 广西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必由之路
眼下正是春耕生产的大忙时节,我区部分粮食主产区却出现了劳力紧缺问题。如何破解这一问题,推进春耕播种,确保粮食安全?记者在桂林市兴安县看到,这里进行的土地小块并大块使农业全程机械化变成了现实,不仅劳力紧缺问题迎刃而解,还逐步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 【详细】
崇左:“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开全国先河
36年前,安徽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2013年上半年,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国土资源报等全国多家主流媒体,对发端于祖国南疆边陲的崇左市龙州县耕地“小块并大块 【详细】
危朝安在全区“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3月19日,全区“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工作座谈会在崇左召开。会议总结了崇左开展“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经验,认真研究耕地整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对如何有序铺开、规范推进“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工作作了部署。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出席会议并讲话。 【详细】
崇左“小块并大块”农地改革催生“化学反应”剖析
35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农村“分田到户”,红土地从此焕发勃勃生机。 35年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吹响了改革的号角,“小块并大块”发展规模化生产,成为农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有益探索。 近日,记者跟随自治区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