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05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记者 田 艳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动起手来,清洁房前屋后;动起手来,清除陈年垃圾。在邕宁区中和乡平天村这个普通的村落,“清洁乡村”活动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参与,大家用自己的行动让家乡的环境旧貌换新颜。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在村子里生活了几十年的何宏稳对这一年多来村子的巨大变化感触很深。“以前大家都是随手往草垛里扔垃圾,现在不同了,大家看到垃圾会主动拾起来扔进垃圾池里。”

  “我们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入户宣传,发放《致村民一封信》《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向群众讲解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意义,号召党员干部、村民行动起来,共同维护乡村环境。”村支书孙庆华认为他和干部们的每一次奔忙都是值得的: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了解了“清洁乡村”活动,维护乡村清洁的标牌、宣传栏、横幅在村里的公共场所也随处可见,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村民的卫生陋习。

  “群众的参与率很高,仅村委附近的陈年垃圾,我们就清运了几大车。”孙庆华指着村委门前的一块空地告诉记者,过去这里堆放了很多垃圾,都是群众一铲一铲清理干净的。

  干部垂范 群众争先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带头,率先垂范,对于群众就是一个榜样、一个模范。平天村通过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乡亲转变观念,参与到“清洁乡村”活动中来。

  平天村“两委”把开展义务劳动与农业生产结合起来,每月带领群众开展一次清洁卫生大整治活动,组织群众对本组的道路、田园、河塘、水沟等公共环境进行全面清洁。每月的大扫除,82岁的老党员施东波一次也没有落下,劳动中总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

  在清理水源垃圾的时候,大家犯了难:池塘太大,远一点的垃圾拿网兜也够不着。只听“扑通”一声,村民孙达有跳下了池塘,其他群众见状也纷纷下塘,一同把垃圾运上岸。“孙达有身体不是很好,却一连几天主动下水打捞垃圾,让我们很感动,以后谁都不好意思再躲懒耍皮了。”村民周萍说,现在村民都很主动,还积极参与“美丽庭院”“卫生文明户”的评比,并相互学习督促。

  奖惩激励 长效保洁

  现在,平天村房前屋后、村庄周边、公共场所的各类垃圾早已没了踪影。如何更好地维护村里的卫生环境平天村制定了保洁员管理制度,以自然村为单位聘请保洁员,与保洁员签订协议,划分卫生区和工作职责, 并由村理事会负责监督保洁员的工作和保洁经费的使用、卫生设施维护的情况等。据了解,自“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平天村卫生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现在村里配备有手推斗车6部、垃圾桶500个、垃圾池24座、保洁员10人。

  “我们还有自己的奖惩制度,由包村工作队和村委干部对各家各户的清洁工作进行定期督查,卫生做得好的家庭可以优先享受相关惠农政策和补助,这对村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激励。”村主任施炳桂说,通过有效的监督、保洁员的日常清洁和群众的自觉维护,平天村“清洁乡村”活动持续推进,在村容村貌实现长效保洁的同时,村民也在逐步改变卫生观念和生活习惯。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香香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