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08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张冠年 符 斌 苏敏庆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每天傍晚,无论在城区还是在农村,忙碌一天的人们聚集在广场上,跳健身舞,练太极拳,吹拉弹唱不亦乐乎……记者在钦州市钦北区城乡各地采访时发现,阵阵文化新风拂面而来,处处是文化发展所带来的新气象。

  近年来,钦北区在城乡范围内开展“求富、求学、求乐、求美”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仅到群众中“送”文化,还努力“种”文化,让群众主动参与“创造”文化、“享受”文化,点亮了群众文化大舞台。

  加大投入 让群众舞台亮起来

  11月5日傍晚,钦州市钦北区大垌镇文体广场上,一群肩背太极剑、手执彩扇的老年人,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他们精神抖擞,队列整齐,随着音乐翩然起舞。

  而在那蒙镇屯周村,太阳落山后,村里的公共服务中心便渐渐热闹起来:棋牌室里,老少对垒,厮杀正酣;篮球场上,青年们龙腾虎跃,激烈的对抗赛正在进行……在钦北区创建精神文明活动中,这个壮族村寨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得到发挥,成立具有民族特色的龙狮队、篮球队、舞蹈队等文体团队,村民劳动之余舞狮舞龙,吹拉弹唱,一派和谐美满,怡然自得。

  在平吉镇白鹤垌村,新建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综合楼内窗明几净,规范整洁,图书阅览室、卫生室和多功能活动室等一应俱全,一旁的文体活动中心还建起球场、戏台等设施。依托这些硬件,村里则建起文艺队、篮球队。村民们都说:公共服务中心建起来,大家开展文体活动就方便多了。

  近年来,钦北区筹措近3000万元资金,先后规划建设镇级综合文化站10个、镇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站11个及建成村级“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接收点各169个、文化健身活动场所87个,让村民群众既能学习文化知识,又能娱乐健身。

  由“送”到“种”

  让“草根文化”热起来

  每周一三五的晚上,钦北区小董镇城东五巷便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小董城东曲艺团举行文艺晚会已是这儿雷打不动的“惯例”。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舞台上的主角都是镇上或周边村屯土生土长的老百姓,演出节目则是群众自编自导,反映身边人、身边事和农村新变化的题材。

  这是钦北区群众性文体活动的一个缩影。为了让“草根文艺”活起来,钦北区积极探索农村文化的内生机制,在全区11个乡镇分别成立镇级文联,发展会员3000余人进行文艺创作,先后创作歌曲《钦北在崛起》、《平安的承诺》,快板《喜看钦北交通大改变》,小品《你笑我笑大家笑》、《幸福计生》等一大批文艺作品,同时组织300多场次的送文艺下乡下村活动。

  为使草根文艺队健康发展,钦北区还对300多名民间艺人进行登记造册,并建立“点对点”帮扶机制,聘请文化辅导员下村传授文艺知识,对乡镇文化干事、农村文艺骨干进行辅导,把文化的种子“种”入乡村大地,把“送”文化变为“种”文化。据统计,该区近两年来共投入50多万元,扶持了26支乡村文艺队伍,为其配置了灯光音响及乐器,在增强群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能力的同时,为乡村打造“永不离村”的文艺队伍。

  采茶戏是该区较为流传的一种集歌、舞、戏于一体的戏曲,该区文化部门挖掘整理出采茶戏的新内容和形式,到全区各村屯表演,深受群众喜爱,使采茶戏得到传承与发展。此外,该区跳岭头、八音、龙狮舞等农村“土生土长”的“草根文艺”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全区涌现出小董镇那兰龙狮村、那蒙镇平福八音村、大寺镇屯妙跳岭头村等特色文化新村18个,组建曲艺团、龙狮队、八音队等民间文艺团体32支。

  内引外联

  让农村文化活起来

  文艺事业的发展,需要基层文联组织在“联”字上做足工夫,既要做到“内引”,要加强同各级组织的交流合作,更要做好“外联”,增强文艺界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文艺建设,为文艺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文化结对共建,是钦北区探索出的一条文艺发展新路子。该区在推行区、镇、村三级文艺辅导网机制中,把文艺村的创建和党建示范村、文明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结合起来。将开展农村文艺辅导志愿服务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结合起来,在丰富基层文艺生活的同时,丰富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内涵。

  同时,该区还坚持“社会力量办文艺”和“市场运作兴文艺”的原则,吸引社会力量捐助办文艺、举办书画展或其他各类文艺活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艺活动。

  小董镇商会与小董镇文联结成文艺共建单位后,由商会每年出资5万元,资助该镇文联开展文艺活动,成了当地“社会力量资持文艺发展”的典范;大垌镇文联通过与该镇的大型企业祥云飞龙有色金属冶炼公司结成文艺共建单位,由该公司每年出资3万多元资助该镇举办文艺演出,确保该镇文联有经费开展文艺创作及举办文艺活动,镇文联则以企业为对象,进行文艺作品的创作,今年以来,该镇文联先后为企业创作了歌曲《让蓝图装点美丽中国》、小戏《农民工的一天》等反映企业文化的文艺作品,走出一条“企业资助文艺,文艺服务企业”的双赢良性合作路子。

  如今,钦北区已逐步形成社会积极参与文艺建设的良好氛围,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如春雨般洒遍城里乡村,激发农村经济能人积极参与农村文艺建设的热情。该区板城镇官庄村经济能人罗衍宗从2007年3月至今,先后自筹资金20多万元,义务为当地群众购买电影放映设备、坚持走村串屯为乡亲免费放映,累计放了1000多场免费电影,观看群众多达50万人次。此外,他还带头捐款达5万多元,用于村里建设文化活动中心举办各种文艺活动等公益文艺事业。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