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08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唐广生 王华成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你也许知道“稻田蟹”、“禾花鱼”,可你见过在稻田里养殖禾花鳖吗日前,记者在全州县高峰村委翟家村就见到了这一新鲜事。

  11月1日,我们一进翟家村村口,就看到沿路两边的稻田里到处是养殖池,正赶上养殖户翟寨德在田里抓鳖准备上市出售。摸出一只鳖,翟寨德有些得意:“今年每亩卖鳖收入达到1.5万元不成问题!”据了解,这种鳖本地村民称为禾花鳖。

  46岁的邓化文是村里养殖禾花鳖第一人。他说,自小生活在灌江河边,以前河里野生鳖很多。一天,他在河里捉到一只鳖,煮了给患有眼疾的孩子吃,不知怎的,几天后孩子的病居然好了起来。邓化文认定这种鳖可能有较好的药性,当年就在自家的稻田里养了4只,第二年又养了8只,一年后卖出赚了1800元。此后他不断扩大养殖规模,2010年卖鳖收入已达到13万元。目前,他家养鳖的面积已发展到6亩多,年产禾花鳖1500公斤左右。

  邓化文介绍说:“一亩稻田可以放养200只禾花鳖,正常情况可产鳖100公斤,收入2万元。”在邓化文的带领下,目前翟家村95%农户养殖禾花鳖,其中有80户养殖鳖达100亩,年产量近1万公斤,人均收入在1.2万元左右。

  翟寨德告诉记者,稻田养殖禾花鳖好处多多:一是鳖吃稻田里的害虫,田里不再施用农药;二是鳖在爬行的过程中,可以清除田间杂草,担当“清道夫”角色;三是鳖的粪便可作为有机肥肥田,减少稻田对肥料的依赖。

  陪同采访的县畜牧水产局同志介绍说,采取生态禾花鳖和水稻共生的模式,将科学养殖和科学种植有效结合起来,不但确保了粮食生产,还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下一步,县里将着手组建专业合作社,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因地制宜扩大生产规模。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