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穷变了。过去,一提起陇穷,就让人心酸。让人心酸是因为它的贫困:无水无路无土地,木棚六面透寒气;家家户户穷兮兮,收入忽略可不计;遥想出路何处去,望天望地唯叹息。这是田东县作登瑶族乡陇穷村曾经的真实写照。可现在一说起陇穷,就让人钦佩起来,陇穷人通过艰苦奋斗,改变了昔日的贫困面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路子对了头,一步一层楼,休闲看电视,手机握手里,喝水不用挑。现在的陇穷,传唱着歌颂美好生活的新民谣。
“这都是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的结果啊!”在村口的“铭恩亭”前,说起陇穷村的变化,村支书谢志加感慨不已。作为田东县95个贫困村之一,陇穷村一直备受各界关注。2008年10月和2011年4月,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先后两次深入该村进行调研,为该村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5年来,在吴邦国同志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陇穷村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史陈列室见证陇穷的过去和现在
来到陇穷村,映入眼帘的处处是宜人的美景:蓝天白云下,群山翠绿,村容整洁,一幢幢青砖白墙、红檐黑瓦的“小洋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延伸到每家每户,汩汩清泉缓缓流入村民家的水柜,张张笑脸在村民的脸上尽情绽放,这是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新农村。而与这新村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坐落在众多“小洋楼”中间的一间破败不堪的旧房子。“这是几年前我们村里每家每户住的竹板茅草房,六面通风。现在我们叫它村史陈列室。”村支书谢志加对记者说道。陈列室里,笨重的石碾、陈旧而单薄的棉被、缺口的铁锅、漆黑的土灶台等一件件实物仿佛诉说着陇穷瑶胞曾经贫困的生活,而墙上那一幅幅照片、一张张图表则展示了陇穷的巨大变化和科学发展的艰难历程……
村史陈列室不仅真实地还原了当地群众所处的生活生产环境,更重要的是把陇穷的发展历程,完整地记录了下来。2008年以前,陇穷村处于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用电难、上学难和信息闭塞的恶劣环境中,群众生产生活十分困难。2008年以后,在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陇穷村吹响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号角。6.6公里的屯级水泥路、40座家庭水柜、从4公里以外的龙须河提水经输配水管网向陇弄、陇敏、陇安、陇板四个屯的三级提水补灌工程……5年来,陇穷村共投入1500多万元实施通村屯水泥路、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教育教学软硬件设施、移动通讯基站和通村宽带网等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让屯里瑶族同胞相继住上了崭新的楼房,喝上了干净水,看上了电视,昔日那透风的茅屋已尘封在他们的记忆里。如今,绿树掩映下的新民房、新教学楼,已俨然成为山间一道亮丽的风景,2011年,陇穷村被评为百色市首届“十大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留住外来媳妇
“瑶山陇穷苦难多,九分石头一分土,没水没路没土地,有女不嫁陇穷郎”。这一民谣道出了当地群众贫穷艰苦的悲情。如今,“有女不嫁陇穷郎”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很多外地女子心甘情愿嫁到陇穷。3年前,在钦州打工的陇穷小伙子谢艳是与钦州姑娘黄兰喜结连理。然而,这段婚姻遭到了黄兰母亲的强烈反对。“我外婆家就在陇穷村的梅林屯,妈妈不想我嫁到这里来过苦日子。”黄兰说:“后来,她回到陇穷,见我的日子过得好,也就放心了。”村民黄荣兵的弟弟今年37岁了,以前因为穷,娶不上老婆,现在住上了楼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终于成了家。神采飞扬的黄荣兵一家人,在客厅里工工整整地贴上了大红对联:“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铭记委员长。”
陇穷变了,变化不光是物质上,而更多的是表现在思想观念上,村民们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从“等、靠、要”转变为“急、争、抢”。依托有关部门的帮扶,年轻力壮的村民纷纷走出瑶山,进城务工增加家庭收入,大大提高了生活水平,改善了生产条件。2012年,全村有240多人外出务工,劳务收入约300万元。
靠特色产业富起来
扶贫开发,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扶贫工作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陇穷村把眼光放到了山上。村支书谢志加说:“因为我们大石山区里面山多地少,村‘两委’开会讨论之后,认为种竹子能有一个长远的发展。”村里从2008年开始种植竹子,种植面积达1500亩,经过4年的护理培植,陇穷村四周翠竹迎风摇曳,俨然一个“绿色银行”。陇穷村还发展适合石山地区的猫豆种植,引进田东邦尔药业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种植210亩猫豆成为示范片,2012年产值26万元;争取农业部门的支持,投资15万元建设22亩火龙果种植示范基地,预计2015总产量达40吨,利润25万元以上。
在养殖方面,引进马山县民惠竹狸养殖场,投资60万元,建成竹狸养殖集中示范培训基地,养殖户达65户,养殖竹狸1625只;建成鸡舍500平方米,发展规模养鸡示范户3户。此外,投资80万元的养猪场正在建设中。
为扶持帮助贫困农户融资,发展农业生产,该县利用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的良机,建立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资金互助协会,向贫困农户发放不需要抵押的低息贷款。
陇穷的变化,让瑶族同胞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人均纯收入连年增长,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980元提高到2011年的2200元,2012年达到了3660元,同比增长66.4%。
“相比过去,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群众收入水平还不是很高。当前全村群众增收致富的信心很足,相信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通过我们的辛勤努力,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谢志加对陇穷的明天充满期待。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彭清华深入田阳那坡等县调研时强调探索精准扶贫和乡村建设新路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
羊年新春将至,2月12日至13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深入百色市开展春节慰问,并就科学推进扶贫开发和生态乡村建设进行调研。 【详细】
彭清华: 探索精准扶贫和乡村建设新路 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
羊年新春将至,2月12日至13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深入百色市开展春节慰问,并就科学推进扶贫开发和生态乡村建设进行调研。 【详细】
彭清华:“没有老一辈奋斗牺牲,就没有今天美好生活”
在首个法定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自治区主席陈武分别走访慰问烈士遗属,给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共同重温先烈的历史功绩和不朽精神。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