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4日 来源:玉林晚报 作者:陶继军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坎 交通不便,奔小康路漫漫 深秋,天空渐渐有了些许凉意。在村口迎接宾客的兴业县良星村村民的心里,却是暖烘烘的一片,因为这一天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此的良星村村民来说,比家里娶媳妇都重要……经过大半年时间艰苦不懈的努力,良星村历史上的第一条水泥路在一阵阵鞭炮声中破土动工!这意味着良星村将彻底告别过去泥泞不堪的出村路!

  也许没有人比73岁的村民袁大爷更能体会到道路开通给这座村庄带来的意义。他告诉记者,从他记事起,村里就没有一条平坦的路可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记忆陪伴了他大半生。如果持续下雨,路上的淤泥甚至淹到膝盖,村里的老人、孕妇遇到紧急情况,只能靠人力往外抬。当地甚至流传着“好女不嫁良星村”的说法,村里适龄男孩的婚姻都成了问题。每每说起良星村,周边的群众更多的印象就是贫穷,这也让良星村村民总觉得自己矮人一截。

  据村主任介绍,良星村位于兴业县山心镇,是山心镇有名的贫困村之一。全村29个生产队,辖区内包括13个自然村。多年来,由于资金、地域等多种原因,村里的道路一直没有硬化。而由于交通不便,这里的农副产品一直难以销售出去。比如2013年,玉林各地的荔枝、龙眼等水果销售价格均在3元/斤以上,而在这,0.4元/斤的超低价都没有客商进村收购。也由于路烂难走,养殖方面也因为运输饲料困难而难以大规模推行。

  此外,该村通村道路的泥泞不堪,也使得收割机无法进村,这座村庄的农业,仍然处于依靠人力耕种的落后状态。劳动力解放不出来,多渠道致富难以实现。

  喜 “千村公路通畅工程”让梦想成真 修路,关键在钱!而村民们手中无钱,也使得自主筹资修建乡村道路难以实现,从而导致这座村庄陷入恶性循环:路越来越烂,人越来越穷。修路,成为这座村庄常谈却最难以解决的问题。

  我市大力推进“千村公路通畅工程”,让良星村村民看到了希望。在外工作的袁建福、袁燕良等村民,主动担起责任,成立了修建公路工作小组。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交通局等部门沟通、申请。在经过交通局等部门的实地考察后,兴业县交通局将2013年乡村道路建设项目中的一条设置在此。

  据悉,良星村道路将按四级公路的规格建设,4.5米宽的水泥硬化面,6米宽的路基,全程3.7公里,道路的建设工程款、施工均由交通局负责。沿途的道路建设涉及的土地等问题,则由村里进行解决,基本上达到了村里不出一分钱,康庄大道修到家。

  修 村民为修路积极贡献 有了资金,工作组又面临另一个难题,原来的道路仅2米宽,要加宽到6米必须进行拆迁改造,许多村民的院落和地基高度都需要移动调整。

  “再难也要办成!”面对拆迁难题,工作组用了一个月时间,分别与村里涉及修路的村民进行沟通协调,很多村民对道路建设沿途涉及土地征收、植被损坏丝毫不计较,不仅一分赔偿钱都不拿,还将土地腾出来更多,让道路建设得更宽。

  “要致富,先修路。国家帮我们修路,我们做什么都愿意,更希望路能修宽点。”袁大爷指着路边砍倒的果树告诉记者,为了路能修宽点,他不仅主动砍倒了自家的树,还让出了修路的土地。此外,很多该村在外工作的村民,也积极捐款,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

  盼 奔向未来的“小康之路” 道路的开通,将带给村民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变化,更多的是梦想的萌发。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梦想随着道路的不断延伸建设,将逐步实现。

  “明年我一定能娶到老婆。”说到梦想,村民小杨害羞地表示,前几年找对象时女方走到村口,见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掉头就走了。现在村里开始修建水泥路,他的心里充满了期待。

  采访中,大家都畅想以后交通便利了,大伙就可以聚到路边闲聊了,小孩子们也可以上蹦下跳地去上学。“这条路沿途约有上百亩经济林,以前交通不便,许多商家不愿到我们这收购,现在好了,村民们都有了盼头,期待今年荔枝、龙眼有个好收成。”村民们满怀期待地说。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