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来宾市桥巩电站开始蓄水。合山市河里乡马安村贡模屯110户瑶族村民从地势较低的洼地整体搬到仅仅一百余米外的小山坡上。短短5年时间,在市、县两级移民部门的帮扶引导下,这个昔日落后的瑶族村,“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
走进贡模屯,六条宽阔平整的水泥大道将这个方圆一公里的小村屯整齐地分割为一个个“田”字,一排排两层的小楼坐落有序,家家户户门前干干净净,洁白的瓷砖立面和独具瑶族特色的对开门框、雕花窗栏,装点着每栋小楼。合山市水库移民局局长曾焕发告诉记者,清洁乡村活动正在该村火热开展,贡模屯刚刚被合山市选为美丽村屯示范点。
由于背靠红水河、土地贫瘠,过去的贡模屯是出了名的贫困屯。从2008年整体搬迁起,该市大力支持该屯建设,除了每家每户补助两万元搬迁款外,积极协调桥巩电站业主单位以及市扶贫有关单位帮扶贡模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修整道路、统一设计、科学规划整体村容村貌。
“迁得出、住得好、发(富)得了”,这是移民工作的准则。从2008年瑶族同胞搬迁之日起,在市县两级移民部门的引导下,贡模屯村民从种地打粮向种桑养蚕“转行”。没有蚕种移民局扶持购买,没有桑苗民局想法贷款,没有技术移民局请来农业专家传授技术……目前,全屯种植桑园面积达210亩,90%的农户养蚕。蚕产业已经成为屯里的“支柱产业”,农民收入比2008年翻了两番。村民韦建福说,过去他家6口人种甘蔗年收入不过两万元,现在家里有4间蚕房,一年养蚕13批左右,年收入过10万元。桑蚕业已成为该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大多数群众靠种桑养蚕走上致富路。
曾焕发告诉记者,就在前些天,县里拨付的80万元移民扶持资金已经到位,他计划用这些钱进一步推进贡模屯桑蚕种养,改良蚕种,购进桑苗,形成规模的产业化种养。
在移民局的帮扶下,贡模屯的精神文化生活也逐步迈上新台阶,村里建起了篮球场、舞台、村民活动中心,还专门制定文明清洁的村规民约,如今的贡模屯是白天劳动热闹、晚上娱乐热闹。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合山市]打造旅游品牌 “煤都”由“黑”转“绿”
一百多年前,合山这座因煤而生的城市,在广西的版图上镶嵌着黑灰色的城市印记。如今,“光热”散尽的“煤都”正在绿色转型的道路上寻求着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 【详细】
[乐业县]库区移民搬迁10年的富裕和谐新生活
2006年,龙滩水电站下闸蓄水,乐业县雅长乡雅长、尾沟、三寨、雅庭4个行政村685户共4042人迁移成为库区移民。 告别了熟悉的家园和祖祖辈辈沿袭的耕作模式,面对一汪碧水和仅有的贫瘠山坡,生活如何继续? 【详细】
[合山市]拉长生态农业产业链
2014年,合山市甘蔗播种面积达到7.6万亩,同期相比稳中有升;今年一季度,该市新增甘蔗种植面积1.6万亩。在如今糖价走低的市场环境下,甘蔗种植面积持续增长,多出来的产量哪去了?蔗农的利益能得到保障吗? 【详细】
[合山市]大力推进澳洲坚果种植 既改善环境又促农增收
)“我家房前屋后都种了坚果,政府每株补助40元,年收入可轻松过万元。”4月6日,正忙碌种植澳洲坚果的合山市河里镇河里村村民吴立香告诉记者。自开展“生态乡村”建设活动以来,合山大力推进澳洲坚果种植,把农村“种绿”与农民致富结合起来,既改善城乡环境,又促进农 【详细】
[合山市]多措并举推动外贸工作发展 护航企业“走出去”
合山市多措并举,克难攻坚,有效推动了外贸进出口业务的开展,为合山市商务工作增添亮点。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