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县榄圩乡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方向,大力引导、扶持、培育特色种植养殖产业,书写了特色种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靓丽篇章。
在大新县榄圩乡新排村团屯周边一座山头,海瑛园林生态养殖场依山而建。养殖场内,工人们正忙着将刚“全身”收购回来的青玉米秆打碎,准备喂肉牛。肉牛育肥棚里,几百头肉牛正闲适地吃着饲料。养殖场董事长马海英告诉记者,喂养肉牛的饲料主要是甘蔗叶、青玉米秆以及稻谷草等,所以牛肉的质量比较高,市场价格也较高。除去成本外,每头肉牛利润是4000元至5000元。
目前,养殖场内肉牛存栏500多头,都是从山东引进的,品种主要以西门塔尔、夏洛莱、鲁西黄牛为主。马海英说,由于养殖场每天饲料需求量很大,直接带动了周边村屯的群众种植玉米,很多村民种上收益高的玉米。据了解,按照每吨400元的青玉米秆收购价计算,每亩可助农增收1400元。
养殖场目前正在实施母牛繁殖幼仔计划,按照马海英的打算,接下来将通过公司负责牛种、农户负责饲养、公司统一技术指导及收购的方式,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周边群众参与养牛。除了养牛外,以后还要养殖山羊、肉猪、山鸡等,等到条件成熟还将进行产品深加工。
“我们到东北引进了200多头母牛回来,以后把生出来的小牛犊分发给农户,带动农户参与我们的农业养殖,我们公司负责进行技术指导,统一回收,统一销售,带动周边群众发家致富!”马海英说。
如今的榄圩乡,不仅形成了以养牛、养猪、养蛇、养果子狸等为主的特色养殖,还出现了以种植红提、葡萄、南瓜等为主的特色种植,“特”字在榄圩遍地放光。
榄圩乡上吉村,在红提生态种植示范园的示范带动下,周边村屯已有90多户群众加入到有机红提的种植中。该种植示范园连片种有60多亩红提,作为基地2010年开始种植红提,经过几年的摸索,如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产量达6万公斤,产值达120万元。目前种植园的提子已经全部采摘完成,正在进入田间管理阶段。
“现在我们合作社有红提球、维多利亚、美人子等红提品种,通过我们的示范种植以后,把这些优良品种推广给当地农户来参与我们的有机红提的种植,并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把红提产业做大。”吉利旺红提生态种植示范园总经理涂明说。
在基地的示范带动下,当地许多群众纷纷加入种植提子的行列。今年,涂明牵头注册成立了大新县吉利旺红提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上吉村共有90多户农户加入了合作社,全村新扩种红提面积达到150亩。
榄圩乡上吉村达红屯村民翟文锋告诉记者:“今年年初我把我家的四亩水田,改种为红提,预计到明年一亩可能达到一万五千元左右,比种水田高出一倍。”
在发展特色种养上,榄圩乡坚持在引进一批经济能人、引进一批种养项目的同时,大力做好项目联系、征地工作等服务工作,尽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全乡养猪、养羊等50头以上的就有109户,并已形成一批叫得响的特色种养品牌。目前,特色种养双轮驱动,农民收入大幅提高。据了解,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639元。
“我们乡将结合本乡实际,在以农促增上下工夫,主要是抓龙头产业,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让周边群众在特色种养上最大受益!”大新县榄圩乡党委书记冯华岩说。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大新县:搞好扶贫生态移民工作 加快边民脱贫致富步伐
长期以来,我县紧紧围绕“旅游业主导、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坚决贯彻落实区、市扶贫生态移民政策精神,把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作为边境群众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详细】
[大新县]千万元补助推进“双高”基地建设
近段时间以来,大新县审时度势,增加财政投入,强化服务蔗农,千方百计保住甘蔗种植面积。该县共落实财政资金1700万元用于购买补助蔗种和机耕补贴,有效提高了群众参与基地建设的积极性,有力促进了“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 【详细】
[大新县]推进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
整齐划一的地块、新修的水泥路、硬化的沟渠、现代化的灌溉设施……走进大新县恩城乡岜隆屯凤凰岭,记者欣喜地看到,一个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正在成形 【详细】
大新县雷平镇:落实2万亩甘蔗“双高”地块
“去年冲六屯甘蔗‘双高’示范基地的开行是1.2米,收甘蔗的时候我亲自过秤,亩产达到7.5吨,所以大家要相信科学。”4月7日,在大新县雷平镇举办的甘蔗“双高”工作现场会上,左安村村委主任陈威通向前来参观学习的各村支书作经验介绍。 【详细】
[大新县]打好“四大会战”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连日来,在大新县广袤的田野里,一台台机耕机在一片片的甘蔗地上来回穿梭,在“双高”甘蔗基地里,随处可以看到该县党员干部与农村群众一起测量、划线的忙碌身影……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