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北区把大力推广农业套种技术作为农业发展的新手段,向空间和时间要效益,充分挖掘本地的资源和优势,有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近日,记者在港北区大圩镇乐堂村看到,该村村民覃永家正在田里拔玉米杆、给穿心莲除草。覃永家说,玉米套种穿心莲这种模式很好,今年的玉米已经获得了丰收,一亩有1000斤左右,亩收入约1250元,还有套种穿心莲,长势很好,估计今年收成不错。
大圩镇乐堂村从2007年就开始在玉米地套种穿心莲,8月份收获玉米,10月又可以收割穿心莲,充分发挥了土地的利用率,是农民增收的好渠道。乐堂村村支书覃火明告诉记者,今年雨水充足,目前全村的3400多亩穿心莲长势很好,村民的种植积极性很高,增收大有希望。
近年来,港北区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本地特点的套种技术,即通过玉米套种穿心莲、木薯套种穿心莲等模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同时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据了解,到目前,该区农作物套种面积已达11.57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农作物套种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全区扶贫生态移民现场推进会与会人员在都安农民进城创业园参观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自治区扶贫攻坚的重大战略和重点工程,为了进一步做好该项工作,4月27—28日,自治区在河池市召开了全区扶贫生态移民现场推进会。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先后实地参观了大化瑶族自治县生态民族新城,都安瑶族自治县农民进城创业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 【详细】
[融安县]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率超90%
截至4月28日,融安县共举办创业培训12期,培训人数292人,创业成功率达90%以上。该县致力帮扶返乡农民工创业和就业,通过部门联动、加强培训、强化服务,每年约8000人次得到就业。 【详细】
广西:打通服务农民工“最后一公里”
农民工是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生力量,如何服务好农民工是我区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区工会组织积极适应社会发展新需求、新期待,不断创新服务载体,为农民工办实事、解难事,打通服务农民工的“最后一公里”,把工会的温暖带给农民工。 【详细】
都安农民进城创业园新貌
2005年,都安瑶族自治县率先在广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第一个项目——农民进城创业园。该项目共调整土地3100亩,规划安置3.5万人,配套建设小学、幼儿园、医院等公共服务机构,并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同时有组织地引导安置农户外出务工或就近经 【详细】
罗城一季度为农民工追薪229.58万元
4月14日,笔者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社部门了解到,今年以来,该县继续认真做好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努力完善维权工作机制,推动农民工维权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规化。一季度,该县共为175名农民工追回工资229.58万元,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