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干净平坦的通村水泥路直达村落农家,公路周边的大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山坳里的村民或步行、或驾车,轻轻松松的从宽敞的山洞里进进出出……这是近日,笔者慕名来到天等县进结镇品力村采访时,亲身感受该村近十年来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喜人变化。
山多地少水难求,缺米少粮苦挣扎。这是10年前品力村贫困落后的真实写照。
品力村党支部副书记兼村委会副主任阮最证介绍道,该村下辖9个自然屯,全村共有700多户,3300多人,人均耕地仅0.5亩,且均为旱地。2003年,品力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为300多元。
今年78岁高龄的卢大爷回忆道,2003年,品力村龙元屯没有通公路,群众要进出村,来回得攀山越岭走4个多小时的崎岖山路。其他龙力、巴力等7个自然屯均为泥砂路,交通条件很差,就连动力十足的小四轮也只能勉勉强强进出村屯。当地村民们喝的都是“等天水”,盼到天空下起雨来,群众就用在瓦房屋檐下自建的小水柜接水、储水。而没有能力修建水柜的农户只能徒步1个多钟头到山洞里去挑水。滴水贵如油,当地村民都是“一水多用”,循环利用每一滴水。生存还是个问题,更谈不上修建房子了。一眼看去,村村落落瓦房一片片。
“10年以前,我们村全村仅有一部无绳电话,在外人员打进这部无绳电话时,接电话的机主再通过高音喇叭通知所要联系的人员十分钟后来接听电话,几经周折,打电话者才能与其所要找的人通上电话。”聊及当年的通讯方式,阮最证感触颇深。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一股股惠农政策的春风吹进了这偏僻的小山村,全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在1981年群众集资和投工投劳凿通了小山洞后,2009年,我们村争取到上级扶贫项目资金38万元,再把山洞进行整平拓宽,同时也硬化了出村水泥路。呵呵,我们祖祖辈辈终于告别了翻山越岭、披荆斩棘走山路的历史。”品力村巴力屯屯长李华珍深有感慨地说。
“我们村于2000年8月中旬,筹资15万元聘请专业施工队凿洞开路,历经半年时间,终于凿通宽4米,高4.5米,全长近百米的大山洞,彻底解决了全屯260多名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品力村龙江屯阮大叔一脸自豪地说。
阮最证告诉笔者,目前品力村全村已有7个自然屯完成屯级水泥路硬化,另外2个屯建成了出屯砂石路;自来水管接到了各个村屯;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率达90%以上;移动信号覆盖率达95%,信息闭塞的时代已成过去。
“路通了,增收渠道也就多了,加上近年来的危房改造项目,如今我们村70%以上的农户都建起来楼房,有条件的农户还将自家房子粉饰一新呢!我们老百姓坚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品力村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陆忠胜肯定地说。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安马乡召开2021年产业发展(花椒采摘)现场会
炎炎盛夏,走进安马社区黄洞花椒基地,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花椒树,扑鼻而来的是花椒的椒香味。山坡上,数十多个采摘花椒的工人们手里拿着剪刀正在采摘着花椒,挂满汗珠的脸上带着丰收的喜悦。 6月7日,安 【详细】
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推广抛秧技术 提高黑米产量
5月20日农业技术专家盘玉梅在为三联村群众讲解抛秧技术要领。 近年来,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四百余亩的黑米种植,全部采用秧盘育苗这一科技技术,此举一改过去的大田育秧落后耕作模式,还能有效的提高黑米的产量和 【详细】
广西金秀县:罗香乡2021年开展油茶栽培现场培训会
伴随着阵阵山风,漫山的油茶苗木映入眼前。为进一步提升油茶种植户的栽培技术水平,实现油茶产业良好发展,4月24日,在罗香乡平竹村六烟林场“千亩”油茶种植基地开展油茶栽培管理技术现场培训会。罗香 【详细】
宜州区安马乡:发展花椒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我们村今年预计种植30亩做个示范!”4月3日一大早,安马乡肯坝村党支部委员韦绍新就开车农用车从肯坝村来到安马街上,一捆一捆的装运花椒苗。肯坝村以前以种植产值较低的玉米为主,为提高村民收入, 【详细】
宁明那堪镇“三带一结合”全力打造坚果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点
宁明县那堪镇四寨村党总支部书记许富清(左一)夫妇俩正在对已经种植三年期的澳洲坚果喷药杀虫。(周贻刚 摄)宁明县那堪镇四寨村群众正在抓住开春时节抢种澳洲坚果。 (周贻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