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都到布泉河挑水吃。去年10月,村里每个屯都通了管道,家家户户吃上自来水。”
“村里修通了5公里进村水泥硬化路、8公里水泥硬化屯路、2.5公里生产路。”
“村里新建一座桥,6米宽、112米长,桥墩已建好,正在进行路面施工,可望国庆节前完工。”
五月花香四溢,记者来到隆安县布泉乡龙会村,村民七嘴八舌说起冉启瑜给全村带来的变化。
冉启瑜是龙会村驻村指导员兼第一书记。去年3月从南宁市政府办公厅下到龙会村后,冉启瑜花40天时间走遍全村12个自然屯、23个村民小组。这个距县城40多公里的山村以种玉米、木薯、黄豆等为主,人均收入2000元左右,全村740户3000多人,80%属贫困户。
“贫穷与闭塞往往紧密相连。网络可让村民了解信息,学到更多知识”,冉启瑜说。为此,他积极联系该村另一挂点单位——中国电信南宁分公司将宽带网线拉进村。去年7月开始安装,至今100多户人家已可在家上网。
网络进村后,村民思想逐步转变,更盼望尽快致富。
“我擅长养猪、酿酒,过去一般在本村或附近销售,价钱不高。现在家里有了网络,我能随时了解各种信息和价格,可以卖到好价钱,收入比过去增20%。”村民苏理强高兴地说。
“我们从网上了解到中药材栀子种植及销售等信息后,感觉很划算。我家5亩地,就种了4亩栀子。”村民隆东群说,他想今年承包更多田地种栀子。
种中药材栀子是冉启瑜在该村实施产业富民的一记“高招”。龙会村旱地多,适合种栀子。去年他发动村民种栀子230亩,今年又将扩种800多亩,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方式,由政府免费提供栀子树苗、肥料,广西华夏本草医药公司提供剪枝等技术服务,实行保底收购。按去年行情计算,1公斤8元,栀子亩产1000公斤,一亩收入5000元以上。如今,部分尝到甜头的村民主动找冉启瑜要求扩种栀子。
驻村1年来,龙会村发生巨大变化。对此,冉启瑜并不居功,他认为自己只做了一些调研和引导工作,后方单位的支持更重要。一年来,相关部门为该村投入经费1300多万元,仅仅宽带网络就支援200万元。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隆安县]“生态乡村”实现农业现代化
4月25日,隆安县雁江镇红良村的水田里机声隆隆,三台载满秧苗的插秧机穿梭而过,水田里顷刻间一片葱绿……“现在干农活可轻松了,就算穿着皮鞋也能种地!”正在操作插秧机作业的农机手凌维志乐呵呵地说 【详细】
隆安县:气象大喇叭传递生态农业“好声音”
“清污治乱防病菌,人畜要分离,污水不乱排……”4月8日上午8时,隆安县南圩镇望朝村气象预警大喇叭准时响起,把气象灾害预警、农技科普及生态乡村建设信息等助农、惠农的“好声音”传播至田间地头 【详细】
[隆安县]“五小水利”年新增灌溉效益2421万元
“明年春耕我们就可以直接从水渠引水灌溉,不再为用水发愁了。”4月15日,一条1公里长的崭新三面光水渠穿过隆安县古潭乡振义村千亩土地,村支书陆武强充满期待。振义村是隆安县“五小水利”工程项目的受益村之一。 【详细】
隆安县城厢镇大林村下局岜屯新貌
3月30日,雨过天晴,蓝天白云下的隆安县城厢镇大林村下局岜屯绿树环绕、鲜花掩映,一派清新怡人的生态新村景象。隆安县积极推进“生态乡村”建设,对该村及周边进行绿化美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详细】
[隆安县]顺应新常态 县域经济扬帆再起航
金穗香蕉产业(核心)示范区获自治区授牌、龙虎山风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布泉河稻田景观入选“2014年中国美丽田园”、定典屯综合示范村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