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头6个月,贵港市港北区庆丰镇农民,在土地里人均“刨出”3654元纯收入,同比增长21%。“依靠科技的力量,庆丰正从传统农业迈向特色农业,农民已经尝到了甜头。”该镇党委书记高建伟说。
“夏收夏种一点也不累”
该镇高桥村党支部书记黄子钦一人就种了25亩优质稻,是当地响当当的种粮大户。在农村一人种那么多田地,岂不是要累个半死?
7月25日,记者来到黄子钦的家中,哗!1万公斤稻谷足足堆满3个房间。“我从来不用下田干农活,夏收夏种一点也不累。”黄子钦轻松地说。
原来,他种水稻,从耙田、种植到收割,全程机械化。记者看到,在高桥村的农家小院里,不少都停放着整耕机、收割机、烘干机等农业机械设备。
截至7月24日,该镇农民共投入600多万元,购置插秧机、收割机、耙田机等农机具370套(台)。目前,该镇已在港北区率先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全镇种粮面积4.75万亩,其中种植20亩以上的农户达400多户。
“我们的东西就是好卖”
7月24日,庆丰镇高桥村腾飞农机专业合作社的960多名社员最为开心,来自福建省的几名老板以每百公斤320元的价格,收购合作社的3000多亩优质谷生产基地产出的稻谷。
不仅如此,“土”字当头的肉鸡、黄沙鳖、蛋鸭等产品也极受欢迎,养殖场里常是货车一辆接一辆,拉走一车又一车,乐坏了养殖户。
“我们种养出来的东西就是好卖!”桂光养鳖专业合作社社员黄庆光说。
在黄庆光的2亩多水塘里,合作社的技术员正给他准备上市的商品鳖作检查。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养殖的商品鳖上市时间缩短了半年,减少近2万多元开支。据了解,桂光合作社共发展养殖面积70亩,每亩产优质黄沙鳖3万只,总产值900万元。
目前,该镇共有专业合作社27家,社员超过1000户。合作社通过加大对社员的科技培训力度,统一品种和种养标准,在“土”字上做文章,带动全镇8500户群众发展特色种养业。截至7月24日,全镇出栏肉猪3万头、家禽252万羽,养殖黄沙鳖、罗非鱼2000亩,种植时令蔬菜3000亩,产值近4000万元。
“这里的耕种条件最好”
庆丰镇的田地,像豆腐块一样整齐,每块田约6亩,连田埂都用混凝土筑成,每一块田都有灌排水沟、机耕路。这一田园化的耕作方式,在贵港市绝无仅有,而类似的田块在该镇共有3000亩。
去冬今春,一黄姓老板曾在贵港市考察了20多个乡镇,计划投资200万元租赁3000多亩土地规模种植马铃薯,最后庆丰镇以道路、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势,获得了这一投资。
今年7月初,汇兴蔬菜专业合作社了解到该镇东啤村、罗啤村投入了2000万元开展土地平整项目,合作社当即投入400万元,在这里发展4800平方米的高温菇种植。“这里的耕种条件最好了,值得我们投资。”合作社一社员如是说。
今年以来,该镇还多方筹资400多万元,开展机耕、水利等基本农田建设,使群众的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平果县]倾力为民搭建“科技致富桥”
今年以来,平果县以培养农村经济发展生力军、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千方百计搭建“科技致富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详细】
首府安排400万元科技专项资金支持“海绵城市”建设
记者4月22日从南宁市科技局获悉,今年首府设立“海绵城市”建设科技支撑专项,安排不少于400万元资金引导支持企业开展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等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技术和产品研发,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加强水资源节约利用 【详细】
[藤 县]农村新风气 棚里学科技
4月3日上午,藤县葛多宝粉葛开发专业合作社粉葛种植技术培训班在该县和平镇和平村一粉葛储存棚开讲,吸引了众多粉葛种植户前来听课。 【详细】
柳钢188.5万元奖励科技功臣
4月10日,在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2014年度科技总结表彰大会上,一批在技术攻关、品种开发、节能减排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科技创新有成效的集体和个人,获得总共188.5万元的奖金。 【详细】
[兴安县]以科技项目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近年来,围绕大力实施科技项目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兴安县通过科技服务“三农”和企业,推进县域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据统计,仅2014年,兴安县通过申报科技项目获得项目经费283万元。以科技项目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成为兴安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