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1月14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邓萍 张顺勇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1月10日,贵港市覃塘区山北乡二龙村村民梁耀辉急着要办理一孩生育证,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乡里的“农事村办”办公室打了一个电话。让梁耀辉想不到的是,当天下午该乡计生站工作人员骑着摩托车,冒着凛冽的寒风,上门为他办证。这是该乡“农事村办”解民忧、积极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生动一幕。

  以前村民们一想起到乡里找有关部门办证盖章就头痛。住得边远一些的,一大清早就得赶五六公里的山路到乡政府,来回起码要花一个上午的时间才办得通。如果遇到干部外出,又是白跑一趟,费时又烦心。

  实行“农事村办”制度后,该乡群众再也不用为跑到乡政府找干部办事而苦恼了,一个电话就解决了问题。截至1月10日,该乡像梁耀辉村民一样得到乡村干部上门办事的还有2400多名群众,共为他们办各类证件2700多本,解决生产生活难题386个。

  该乡民政办主任何玉恒告诉记者,以前都是坐在办公室等群众来办事,现在村民们一个电话来,干部们就立即上门为群众办理低保手续、发放救济款物。最多时一天要跑五六十户群众家中,来回要跑七八十公里。干部踏破群众家中的门槛,成了群众的好朋友,变成了群众的亲人,乡里的工作也得到群众的支持。被喻为“天下第一难”的计生工作,有了群众支持,排名在全区的前列。总投资8000多万元的山北变电站工程,涉及的10多亩征地工作,不到3天时间就解决了……这是和谐的干群关系带来的喜人结果。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