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6月23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黄一峰 梁绍恩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巴马瑶族自治县燕洞乡龙田村其实并没有田,祖先留给子孙们的是人均不足3分的旱地,在上世纪70年代,龙田人创造了“人敢拼命,山河听令”的“龙田精神”。如今,“说龙田,赞龙田,改天换地一年年,石头缝里艰苦奋斗,建设美丽的新家园,党员干部走在前……”这段脍炙人口的快板,生动而朴实地诠释出“龙田精神”的精髓。在村党支部带领下,“龙田精神”不断地被赋予“勇于开拓、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时代精神内涵。

  “山下经济”写好“山里文章”

  大石山村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小康目标?龙田村党支部和村委一班人,依托农业科技服务站,发展“山下经济”,抓住退耕还林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发动群众实施退耕还林,依托本村自然条件,在山腰种植金银花,在山脚种植核桃、八角、杉木、油茶等,同时在山下农场放养麻鸡,圈养香猪、山羊。几年来,全村种植八角1330亩,油茶1850亩,仅此两项,预计到今年以后,户年均收入1.5万元以上。

  村党支部书记杨顺良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自己要带头勤劳致富,然后还要带领群众致富。”“鸡司令”向廷举过去是贫困户。杨顺良把他作为帮带对象,认真传授科技并伸出援手,为他担保了1000多元贷款发展养殖业。如今已脱贫致富的向廷举发自肺腑地说:“我也入党了,也要帮扶其他困难群众。”

  “劳务经济”做足“山外文章”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龙田村党支部结合本村实际,建立了外出务工经商联络站,给乡亲们提供务工信息。通过支部架桥引路、党员带头、干部联络等方式,该村建立一支劳务输出队伍,现在一年外出6个月以上的劳动力有442名,占全村劳动力的一半以上。

  “我到广东找工作,找了一个星期也没找到,后来,村党支部联系在广东打工的老乡让他们帮忙……”如今已在广东一家工厂做部门负责人的村民陆儒飞,念念不忘是村党支部帮他架桥引路。

  龙田人吃苦肯干会动脑出了名,在广州、深圳等地,只要说是龙田人,厂方就会优先聘用。近年来,龙田在外打工年创收超过400万元,村里一幢幢“打工楼”拔地而起。

  “商贸经济”搞活“山中文章”

  现在,龙田村有了商贸市场和圩日,每逢圩日,凤山、田阳、百色的等地的农民经纪人、商人都进入龙田来开展营销活动,村党支部积极引导村民开展各种经营活动,龙田街上40%的农户都开有商店、加工店、小作坊,市场十分繁荣。龙田村党支部为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利用集体所有宅地,多方筹措资金,建成12间门面,门面出租年收入2万元,加上村林场等收入,村集体年收入超过3.8万元。

  去年,龙田村生产总值突破5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00元,被评为全区文明村,村党支部书记杨顺良被评为全国劳模,龙田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大石山区小康文明示范村。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淡定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