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9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韦焕良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看宜州市洛西镇如何科学发展乡村

    如何能保持“万般景象时时新”?答案是:在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构建新农村建设富裕与和谐。宜州市洛西镇以科学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以文化促进和谐,今天,洛西镇3万多群众在镇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正齐心协力为新农村建设出力,谋跨越、促发展。

  科学教育:“四有”新人层出不穷

  “在抓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洛西镇党委注重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个根本,着眼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该镇党委书记张丹妮介绍说。一年多来,全镇以村党校、文化技术学校为阵地,向广大党员、干部灌输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举办各种培训班15期,培训骨干、党员、干部430多人次,农村群众宣传教育面达90%以上。

  为确保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效,镇党委在全镇开展了“三德、三户、三优”,即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遵纪守法户、科技致富户、小康文明户,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引导大家做“四有”新人。镇党委还在各村挑选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的党员担任村屯政治辅导员,有些村还聘请小学教师作义务宣传员,围绕党在农村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组织群众学习。

  “三德三户三优”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广大农民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得到提高,法制意识明显增强,社会风气大为改观,形成了尊老爱幼、夫妻恩爱、邻里和睦的社会新风尚。

  妙调村纳贡屯的覃继春,父母早年过世,他和年幼的弟弟相依为命,生活贫困。党小组长覃继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每年春耕大忙时,都叫自家的小孩帮他犁田耙地。覃继春想种甘蔗增加收入,但苦于缺乏技术,覃继成就亲手教他种植管理的整套技术,如今兄弟俩生活越过越火红。他逢人便说:“屯里党员真好,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孤儿哪有今天!”

  踏进湖村屯,屯里路灯通明。平整干净的水泥路上,小孩们踏着滑板车嘻笑追逐,老人则坐在路边的石凳上谈笑风生。“这全靠党支书覃恩勇带领群众干出来的。”去年,在新农村建设中,覃恩勇放下自家的活路,发动群众捐款献工,加班加点,修了屯里1000多米水泥路,从1公里外引来自来水,买回发电机利用水利渠道的水发电,安装了25盏路灯,屯里面貌焕然一新。

  文化先行:农村文艺如火如荼

  “彩调团里暖烘烘,参加演出多光荣;演出千般为群众,彩调越办越火红。”素有彩调故乡之称的洛西镇,为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进一步扎实开展,结合本地实际,坚持突出民族特色文化,力图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山歌比赛、彩调剧演、知识竞争、篮球赛、游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的良好道德风尚。

  经过不懈努力,洛西镇的农村文化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全镇9个村、社区自筹资金20多万元,组建群众文艺队、山歌队、舞狮队、篮球队37个,建成篮球场、戏台、文化室15个。妙调村为鼓励群众创办文艺队而出台了每成立一支文艺队、龙狮队辅助300元的规定。现在全村成立了10支文艺队、12支拔河队、3支篮球队、两支龙狮队。这些文艺队在农闲之余,自编自排自演身边的人和事,逢结婚、乔迁,主家请文化队来演出,既节俭又热闹。

  当年曾和周总理跳过舞的山背屯退休干部黎彩业,退而不休,回到屯里捐出4000多元,买回材料制成演出服装和道具,成立一支30多人的文艺队。几年来,文艺队外出或在本地演出100多场次,观众达5万多人次。

  纳贡屯的韦红梅、韦晋不但经常带领60多人的文艺队利用各种节假日宣传文明新风和党的方针政策,还在本屯的戏台、篮球场等项目建设中争先捐款。外出务工的韦礼全得知家乡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一人捐资5160元。

  “而今,洛西镇的文化体育活动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涌现出了很多典型。”镇长邓习俭很是自豪。在全区农村工作文化建设研讨会上,该镇作了经验介绍;河池市农村文化建设现场会到该镇召开;三柏村下六屯的卢爱丽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乡村青年文化名人”,山背屯的黎彩业被授予“全区农村小康文化示范户”,山背屯的第一支文艺队被授予“全区优秀村屯文艺队”;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中心被评为全区先进集体。

  科技兴农:百花盛开春满园

  把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当前农民最关心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结合起来,把农民学科学用科学作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重要工作来抓,引导农民走科技兴农、科技致富道路,这是洛西镇做活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实际工作中,该镇始终围绕经济发展的主要项目——优质米、甘蔗、桑蚕、饲养业、经济林等重点,培育人才,做好服务。先后组织各村骨干500多人次到环江及云南、海南等地参观考察农业生产;创办各种科技示范基地,涌现了祥北、和平、三柏、洛西、福田千亩无公害优质米基地,洛富经济林生产基地,福田生猪乳鸽养殖基地,妙调鹅兔养殖基地和枫木淡水养殖基地等10个小有名气的生产基地;同时,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培训农民技术骨干,使他们比较熟练地掌握一至两项致富技术。去年,全镇312户示范户种植面积达5200亩,产值1038万元,户均3.3万元。

  科技文化教育工作为洛西镇农村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这些土生土长的农科“尖兵”在迈向小康的路上大显身手。

  共产党员韦显庭大胆调整种养结构,在自己的地里种桑养起蚕来。那时种的是“地界桑”,养的是木薯蚕,产量低,质量上不去,谁也不愿跟着养。于是,他便在“养”字上下功夫,推出上簇便捷、节省簇室的“簇架联片悬挂法”,比一般养蚕法每张多收蚕茧3公斤,很快成为屯里的致富户。这一下,跟着“吃螃蟹”者剧增,丁世德、李明和等100多户都种了桑苗。去年全屯种桑40多公顷,产鲜茧13.5万公斤,收入180多万元,仅此一项全屯人均收入3028元。

  朝上屯走出一条“水稻-养鱼-种蔗-养蚕”的农村经济发展新路。目前全屯54户利用优越的水利条件养鱼120亩,种果蔗8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户户住上楼房。

  科技兴农奔小康热潮在洛西持续不断,去年全镇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47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华域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