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08日 来源:南国早报 作者:钟亮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七八十年前,凭祥农民赤卫队大队长凌云和战士们为掩护战友胡志明,在友谊镇中礼屯开辟一条跨境小道。改革开放后,中礼屯的边贸生意就从这条“胡志明小道”开始,村民们从中挖到了“第一桶金”。更让人欣喜的是,友谊镇的边贸生意因此呈燎原之势,一跃成为全国商贾云集的边贸重镇。国庆前夕,记者来到友谊镇触摸该镇边贸发展的“脉搏”。

    边民的“第一桶金”

    中礼屯距友谊关约4公里,村后数百米,便与越南同登接壤。据中礼屯村民凌华芳回忆,凌云与胡志明相识,大约在1926年前后。此后五六年间,胡志明通过村后开辟出的一条小道,秘密进入中国开展革命活动。每次往来,都由凌云领导的农民赤卫队员护送。中越双方都记住了这段珍贵的历史,村后那条山间小道被中越边民称为“胡志明小道”。

    1988年,一度封锁的“胡志明小道”被村民打通。这年秋天,凌华芳的一位兄弟背着一箱手电筒,沿着“胡志明小道”悄然爬过村后大山,后来又挑着20多只鸡安全回村。自此,村民与越南边民的生意往来日益活跃。

    “越南要的是布匹、毛线、手电筒,他们拿过来交换的是鱿鱼、红边龟、铜等。”凌华芳说,中礼屯家家户户都有越南亲戚,因此很快发展到“全民上边贸”,“1988年至1992年是边贸最火热的时候,肩挑手提来往小道上交易的村民络绎不绝,一天赚个100元不成问题,超过政府干部一个月的工资了”。 

    在友谊镇与越南70余公里的边界线上,边民们打通了16条“国际贸易小道”,通过做原始边贸生意,边民们赚到了“第一桶金”。

    从边境小镇到边贸重镇

    中礼屯的变化,是友谊镇发展的缩影。友谊镇因友谊关得名,因处于边境线上,经济状况一直不佳,外地人来这里的第一感觉是“一条路,两排树,没房住”。镇政府干部温玫春说,虽然到2005年底,友谊镇的居民才完全告别茅草房,但近几年的发展令人欣喜,不说弄怀、浦寨边贸商城,就连平而、卡凤等村街,也有了小城镇的模样,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边贸的繁华。   

    据介绍,友谊镇的开放始于1989年底,当时仅有9户人家的卡凤村弄尧屯,有幸成为第一个对越南开放的边贸点。“当时在这里做生意的人成千上万,车都堵在路上,货物基本靠肩挑背扛,各种各样的商品,这里应有尽有,繁华得不得了。”说起这段辉煌的历史,原弄尧屯村民黄先生神采飞扬。

    1997年,凭祥市政府决定,把边贸点迁到距越南同登最近的弄怀。弄怀迅速兴起一股开发热潮。当初位于“老少边穷山”之列的友谊镇,如今因地理优势成了全国商贾云集之地。在友谊镇边关做了15年生意的马先生,见证了弄怀从荒山到繁华边贸城市的变迁。“别看这里的小店摆卖的东西很简单,其实每个店背后都有仓库,只要是越南商人看中了的商品,几十上百万元的订单还是小单。”他说,从1997年到现在,弄怀的一些铺面已经历了两次上规模的装修,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第三次,每次装修,都意味着这里的外贸发展上了一个档次。这里的一些小公司,一年交易额上亿元也很正常。

    1992年,距弄怀不到10公里的边贸市场浦寨,也建立了对外贸易关口。这个以大公司为主体的边贸点,目前是全国最大的红木家具集散地,也是有影响力的边贸点之一,进口货物多数从这里入关。

    面临发展新机遇

    前不久,来自东北的出租车司机宋琼作出决定:在友谊镇南山工业区买房安家,他看中了这里的发展前景。据了解,面积1.2平方公里的南山工业区是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的核心地带,目前已完成“五通一平”建设,已有企业进驻。

    在弄怀与友谊关之间,原有公路与山间一条正在开挖的公路带,将一片狭长的平地环抱起来。“这就是正在建设的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与记者同车的当地人小莫热情介绍道,看情景就知道规模非常大,根据规划,保税区总面积有8.5平方公里,大部分在友谊镇范围内,并一直延伸到凭祥市区。

    “你不知道,将来这里要迁移几十万人过来。综合保税区9月中旬刚批复,现在就开工建设了,说明国家重视这一块的发展,将来这里会越来越好。”友谊镇一酒店老板雷先生对记者说。友谊镇政府政务公开栏上对此描绘的蓝图是:2002年,友谊镇GDP才2.6亿多元,根据规划,到2011年将超过5亿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华域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