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8日 来源:阳朔县宣传部 作者:容科彪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八旬老人王天胜讲述河对岸的变迁

图为东岭社区别墅一景

河对岸新居一角

阳朔镇东岭社区现有1318户4860人,辖8个自然村和阳朔县航运公司、渔业队(阳朔县青旅车船公司),是县城六个社区之一。30年来,该社区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搭乘着国家的富民政策快车,充分享受到了我县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成果,一步步地走向了繁荣昌盛。“三十年是河东,三十年是河西啊。”东岭社区渔民新村80多岁的老渔民王天胜的一句话道出了家园翻天覆地的变化。

船家人:改革开放的阳光照耀了我们!

    船家人,在阳朔久负胜名人人皆知,提起这三个字的阳朔人无不竖起大母指称赞。船家人指的就是县城漓江对河的居民,更确切的说是指东岭社区管辖的航运公司和渔业队居民,他们现在就居住在县城漓江边既阳朔大桥至鳌鱼洲一带。这一带在阳朔旅游业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是个什么样的呢?80多岁的老渔民王天胜说:“阳朔旅游还没发展起来以前,这一带是一片沙滩,当时航运公司和渔业队在这里时,航运公司主要是搞货运和生产木船,而渔业队的居民仅仅靠捕鱼为生,当时,还有很多船家人长年累月靠挖漓江的沙子卖为生,手挖肩挑的苦活不说,还直接破坏生态环境和母亲河漓江的容颜。唉!30年前的这里就是一片荒芜的灿沙滩,人烟稀少,居民住的全是破屋与茅草房,整个漓江对河哪有现在的一派风光与繁荣昌盛呀!”

   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推进,阳朔充分利用“自然风光”与“人文资源”这两张名片,大打旅游牌,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阳朔,阳朔旅游开始日渐火爆。这时,对河的船家人开始吃起了“旅游饭”,他们或者以集体的名义开发旅游船,或者承包单位的旅游船,更或者为公司和个体老板开船(打工)。船家人开始忙起来,开始了他们轰轰烈烈的旅游业生涯……经过30多年的发展,阳朔的旅游业旺了,船家人也富了。

   到目前止,对河的船家人达到了2700多人,每家每户基本上建起了漂亮的水泥楼房,小车、摩托车更是数不甚数。其中特别富裕的船家人还在县城做起了其它大生意。据统计,仅船家人到阳朔县城开酒店、宾馆与旅社的不下10人,比如漓江酒店、新世纪酒店、大地洒店、桂福大酒店、鸿泰酒店等的老板无不是船家人。自从1997年开始,船家人因为富裕起来了,人人开始买养老保险,以防“退休”后老有所养。“因为以前我们搞旅游船时每个月都交了养老保险金,所以我们船家人老了后基本上都有养老金领。我现在每个月可以领取800元的养老保险金,这笔钱解决了我吃饭买菜的问题,呵呵,这就是老有所养嘛。”对河的老渔民李大爷喜不自禁地说着自己的幸福生活。

   在县城一边观看漓江对河,可见一排排整齐的水泥楼房错落有致的掩映在绿柳中,漂亮的石栏杆、美观的小别墅庭院、优雅的白粉墙木楼阁外观造型在明媚的阳光下成为中外游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漓江对河是我县旅游业托起的一颗‘新星’,这里的居民能安居乐业全靠改革开放的阳光照耀!”东岭社区支部书记沈玉英自豪地说。

社区居民:旅游业使我们走上了致富路!

   在东岭社区还有八个自然村居住的都是农业人口,虽然这些村人均大约只有0.5亩田,但他们依托着我县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同样把生活过得红红火火,别有一番滋味。“因为我县的旅游业火爆,带动了当地酒店的发展,我看到各个酒店的剩饭剩菜倒去太可惜了,我便到各个酒店收购剩饭剩菜来养猪,今年我家预计有近150头猪可以出栏,仅养猪一项我家每年可创收5—6万元呢。”东岭社区党支部书记沈玉英谈到自己养猪也得益于阳朔的旅游发展时喜形于色。

   2005年,沈玉英就充分利用周边酒店的剩饭剩菜来养猪,她一年可养两批猪。目前,沈玉英家的猪存栏达到90多头,其中还有五头母猪。

   东岭社区的白沙湾、陆家榨等自然村,同样可见一座座崭新的水泥楼房拔地而起,在这些村几乎看不见一座破旧的房子,道路也全部是干净宽敞的水泥路。“东岭社区八个自然村的大部分村民也吃上了‘旅游饭’,他们或到县城开店铺卖工艺品,或在村里开农家饭店,或为村里的农家饭馆做工。”东岭社区鳌头榨村一位姓沈的村民对笔者说。东岭社区的木山榨和猫仔山两个村的村民白天在家里或田地里做工,晚上便到闻名中外的印象•刘三姐景区做演员,这样既可以搞农业生产,又可以搞“外汇”。

   在东岭社区的村庄里你还可以看到东岭别墅、东岭朝霞农庄、东岭绿园等一个个休闲度假的雅致景点。中外游客到这里赏山水美景,品农庄神韵,还可以观赏到朝霞与晚霞的优美风情,村民们依靠旅游业的发展基本上都走上了致富路。沈玉英说:“东岭社区有70%的家庭通过从事旅游业,腰包鼓了、房子亮了、车子时尚了、社区里的环境卫生与治安也好多了,这一切无不是得益于阳朔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anmu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