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6月11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曾永联 叶保锋 朱新韬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5月下旬,记者来到横县马岭镇振兴村龙山屯采访,被不少村民家门前悬挂着的横幅吸引住了。

  这一条条醒目的横幅,是村集体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捐款500元以上的农户悬挂的。可别小看这条横幅,正是在它的激励下,龙山屯村民自筹资金35万元,完成了村道路硬化和小巷道路建设。

  对比他人找差距

  走进龙山屯,一条宽阔整洁的水泥路通往村中,路两旁是开阔平坦的桑园地,长满嫩叶的桑树已满目翠绿;房屋排列整齐,在村灯光球场建设工地,村民正忙着搬砖、抹水泥砂浆。随意走进一户农家小院,都能看到整洁的庭院、窗明几净的厅堂,无处不洋溢着现代农家的温馨与舒适。

  “半年前,龙山屯的环境卫生并没有这样干净整洁。”带着记者参观的龙山屯队长何光锋介绍说,龙山屯的巨变还得从该屯村民到云表镇旺庄村喝酒说起。

  原来,今天的旺庄村和龙山屯曾经是“一家人”——都来自云表镇邓圩村。1970年,因为建设六蓝水库,村民被一分为二,分别安置在云表镇旺庄村和马岭镇振兴村龙山屯。去年12月,旺庄村举行县级生态文明村建成竣工典礼,龙山屯不少村民被邀请前去喝酒祝贺。这些村民来到旺庄村后,发现这里房屋成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景美人欢。大家深受“刺激”:“同样是移民村,为什么他们能生活得像在城里,而我们就不行?”

  从云表镇旺庄村回来,龙山屯召开了村民会议,大家一致同意在新农村建设道路上追赶旺庄村。

  产业调整现亮点

  新农村建设关键是发展新产业。在这方面,龙山屯具有较好的基础。

  早在几年前,龙山屯就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如今,靠种茉莉花和发展种桑养蚕及冬种蘑菇,龙山屯村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殷实。记者在龙山屯采访时看到,该村家家户户都在为种桑养蚕忙碌着。正在扩建蚕房的村民何其林高兴地说:“去年,我家种桑收入2万多元,今年又扩种到5亩。”

  龙山屯233名村民只拥有270亩生产用地。2006年,该屯种桑面积170亩,种植茉莉花60亩,冬种蘑菇3000平方米。今年,全屯桑园种植面积又扩大到200亩。

  种桑养蚕、茉莉花种植和冬种蘑菇等三大产业,让龙山屯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路,一栋栋“桑蚕楼”、“蘑菇楼”、“茉莉花楼”拔地而起。

  悬挂横幅聚热情

  今年3月,龙山屯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序幕拉开。

  改变龙山屯旧貌需要大笔资金,为此村民经过开会讨论,决定自筹资金,由村里男女老少每人出资2000元;同时,还号召村民自愿捐款,并规定:村民捐款500元以上者,由村集体为其家门前悬挂横幅。这一决定很快收到了效果——村民纷纷慷慨捐资。在当日举行的捐款仪式上,一位在北海工作的村民特意赶回来,捐出了一个月的工资;小学三年级学生何宗硕,将900元压岁钱捐了出来;75岁的何昌业老人捐出子女给的900元零花钱;何昌英第一次捐款1088元,第二次又捐出8800元,为龙山屯订购了两副崭新的篮球架……很快,全村有32户村民家门口悬挂上了醒目的横幅。村民非常珍惜横幅,每逢刮风下雨,都会把它收起来,晴天又挂出来。

  3月18日,龙山屯新农村建设一期工程村道路和小巷道路硬化改造正式动工。屯里成立了新农村建设筹委会,设理财、监督等若干个小组,对每一笔资金使用都上墙公示。

  村民告诉记者:“富裕不等于新农村,富裕加上文明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向。”为此,该村联合村小学实行农户清洁卫生月检查制度,还利用宣传栏、广播等形式,向村民进行环境卫生、农业科技知识宣传,积极引导村民改变传统陋习。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