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6月11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骆怡 韩帮洁 胡九湘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兴宁区五塘镇沙平村是稻米主产区。多年来,沙平稻米以产量高、米质好闻名遐迩,全村水稻种植面积最多曾经达到4000亩。

  现在,沙平村还在种植水稻。只不过,那些曾经的粮仓却已经成为“文物”。社会的进步,种水稻的方式的改变,使村民生活一天天改变,村子面貌一天天变样。不变的是埋在这群世世代代辛勤耕作的农民心底那份对稻谷的独特情感。

  粮仓 曾经那样辉煌


  沙平村人种稻谷有着不一般的自豪感,这份自豪感根植于他们的记忆里。沙平村的大粮仓就在村委院子里,斑驳的篱墙上刻着它的年轮,沙平人把屋内拾掇了一下,做成了一个简陋的礼堂。

  沙平村支书滕永强告诉记者,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沙平村每亩稻田要上缴70公斤公粮,全村共要上缴公粮20.5万公斤。滕永强的语气里充满了自豪:“谷子太多了,大粮仓根本装不下,于是村里又建了四座粮仓,两座方形的,两座圆柱形的。这一带,我们村的粮仓是最多的。”现在,这五座粮仓还屹立在村子里,记忆着那段富庶和红火的岁月。

  “粮食都是卖给国家的,除了要上缴的公粮,还有定购粮,公超粮等,剩下的就是自家的口粮。”粮库的要求挺高,按照粮库的标准,稻谷应该是“一干二净三饱满”。挑来粮库之前,农民都要自己风干谷子。检验的程序也很严格,抓一把米放在簸箕上面,要是筛出几粒瘪的来,就被认为不合格。合格的稻谷,还要用牙齿咬一咬,米脆的才收。

  “以前种有一种红米,叶子、稻穗,米粒的颜色都是红色的,当时流行刷革命标语,于是,村民就在绿色的稻田里夹种红米,正好插出‘农业学大寨’的红色秧,禾苗长高的时候,很好看。”村民对那段岁月还记忆犹新。“酒香不怕巷子深,经常有人慕名来到我们村买米,不仅因为产米多,我们的米品质确实好。”村民说起来还十分自信。

  种稻 是那样娴熟

  沙平村现在总共有3600亩水田,今年种了1500亩水稻,上半年种杂优水稻,下半年则种米质更好、价格高的“原生态米”(指不施农药的无公害稻米)。沙平村米质好量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村民娴熟的种稻技术。

  早在1997年,沙平村就出现了抛秧技术,这事还得从村支书滕永强说起。当时,他外出考察看到了一段关于抛秧的科教片子,他对这种旱地育秧、地膜覆盖、空中抛秧的新技术充满了好奇。回来的时候,他带回来两盘秧苗。滕永强决定用自己的两亩多水田来试试这技术。抛秧那天,听说村支书搞新技术,很多村民被吸引过去观摩。当第一根秧苗抛下去的时候,村民都屏住了呼吸,但是一落到田里,秧苗就倒了下去,几秒钟之后,村民发出一阵阵爆笑,有人揶揄:“支书,这就是新技术啊,看来今年没得饭吃了。”

   滕永强在笑声中硬着头皮把秧苗抛完。第二天,他迫不及待地赶到田边一看,抛下去的秧苗都立了起来。听到这个消息,村民再一次围到了田边。接下来,他们像关注婴儿一样关注这两亩水稻的成长。很快,几天后,田里禾苗就开始分叶、回青,长势很好。“第二年,县里分配给我们的200亩免插抛秧苗就被村民抢了一空,第三年,县里给的不够,村民就自己出钱买。”滕永强对自己的领先颇为得意。

  现在,沙平村村民对抛秧技术已经掌握得非常娴熟了。“准确来说,我们这不叫抛秧,叫丢秧。因为大多数农民对抛秧手法掌握不好,抛得不整齐,农民心里就不踏实,怕影响到秧苗生长,只能采取这样稳妥的办法。”

  沙平村村民对于自己的种稻技术很有信心,也敢于运用新技术。因为,他们从弯腰拔秧、弯腰插秧这个千百年来种田的老规矩,变成了穿着皮鞋就种田。他们对技术的信奉和依赖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

  赚钱 农民不怕辛苦


  滕永强生长在这个村子,多年来,他和其他村民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耕作的生涯中,他慢慢体味着生活的变迁。

  种田有五大难:犁耙田、育秧、拔秧、插秧、收割。水稻育秧壮秧是个难题,如果不幸出现“倒春寒”天气,还会出现大片的死秧烂秧;插秧也是难题,“插秧的时候总是弯着腰,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要命的是,太阳还总往腰上晒。”村民回忆以前插秧的情景还心有余悸。“毛主席早说过,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我们种田顾不上辛苦的。”

  “现在用抛秧方法不是轻松很多吗?”

  “是轻松很多,当时的秧苗还要洗了才插,一般家里男丁犁田耙田之后,就直接到村底大树下歇着了,插秧一般都是女人干的。现在抛秧,不用弯着腰,小孩放了学也可以来帮忙。”

  采用抛秧种田,只需10个工作日就可完成以往三个月工作量,轻松了很多。不过,村民种田跟着市场走,什么赚钱就种什么。虽然水稻面积相对减少,但瓜果蔬菜增多了,农民需要更多精力去“伺候”这些经济作物。沙平村村民种植较多的是苦瓜、茄子等。由于沙平村离五塘镇还有一段距离,所以,收获季节,村民凌晨一点钟就要下地,把蔬菜摘好,在凌晨五点之前赶到镇上交易,早上七点钟,赶回稻田里授粉,中午后就要给稻田喷洒农田了。

  “辛苦是辛苦,但是口袋里钱多了,就不怕辛苦了。”村民的话很实在。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