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6月18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 宋春风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走进福多堂村,水泥路曲折通幽,平整干净;古荔成荫,绿影婆娑;树下老人下棋,幼童游戏,空中飘来淡淡果香;房屋雅致整洁,庭院花草竞秀……

  2001年起,浦北县北通镇福多堂村以沼气为中心,建设绿色生态家园,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呈现“多赢”效应,2005年10月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概况:六年圆富梦 收入翻两番

  福多堂自然村地处六万大山余脉,位于钦州至浦北二级公路旁。

  过去,上山砍柴,田里收集秸秆,是福多堂村农民解决灶火的主要途径。村里柴火四处堆放,房屋烟熏火燎,禽畜粪便随地可见。村里文书记载:“臭水横流、脏乱不堪、蚊虫四飞”。

  福多堂村现有39户,181人,荔枝、龙眼、香蕉种植是传统主业。200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1000元。近几年,沼气带动种果业、养猪业、生态旅游业等飞速发展, 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上升到3860元,六年翻两番。

  思路:猪沼果灯鱼 发展讲生态

  5年前,在县镇两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特别是在能源部门的帮助下,福多堂人开始发展沼气,走“猪-沼-果-灯-鱼”循环农业之路,建设生态绿色家园。

  模式:一池连多业 种养求循环

  福多堂绿色生态家园建设模式可概括为:一池+两业+八改+十化,以沼气池为中心,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带动“八改”即改水、改路、改房、改厕、改灶、改厨、改猪牛栏、改低产果园,推进“十化”即燃料沼气化、户间道路硬底化、厕所厨房卫生化、家具现代化、电话程控化、电视闭路化、住宅楼房化、语言文明化、庭院美化绿化、用水自来化。

  核心技术主要为沼气池综合利用、生态养猪、水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杀虫灯诱杀害虫、小池生态养鱼等。

  该模式体现了物质和能量合理循环、流动原理。每个农户建一个8立方米左右的沼气池,猪的排泄物、田地的秸秆、果园的落果等进入沼池发酵产气。沼渣作为有机肥料用来种果种稻种菜,沼液配合饲料养猪喂鱼。养鱼池建在果园、庭院,池上设置沼气灯诱杀害虫作鱼食……

  钦州市农村能源局自主创新,研制出“自动排渣沼气池”,利用水气压原理排渣:当池内气压大于设定气压时,气压水,水压渣,沉渣从池底慢慢排出,进入相连通的贮肥间,实现自动排渣。自动排渣沼气池在福多堂村推广,进一步减少村民时间、劳力性投入,大受欢迎。

  经验:工作贴心做 帮扶帮到底

  工作上门,宣传入心。一开始,福多堂村农民对“沼气”不理解、不支持。县、镇两级能源部门领导、技术人员与村干部一道,天天晚上进家入户做工作,并采取会议、墙报等多种形式普及沼气知识。同时,选择陈群邦等三户农民,支持他们先建起来,示范带动。

  多方筹资,帮扶一把。县林业局给每个建池户补贴1吨水泥,还制好建池钢模具,无偿提供给村民使用。

  专业施工,确保质量。沼气建设专业技术性强,福多堂邀请县里建设服务队进村,建立“持证上岗、专业承包、合同管理”的施工制度,包建、包用,一年内免费维修。县农村能源站负责试压验收,合格后用户签字,确保沼气池建一个,成功一个。

  物业管理,服务便利。沼气池三分建七分管,村里设立沼气服务站,聘请两名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员,公布服务电话,帮助村民搞好日常维护和管理。什么时候出现问题,一个电话服务就上门。

  效益:经济大发展 生活更文明

  农村经济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村民用沼液沼渣种果,果树长势好、挂果多、品质佳,每年福多堂的黑叶荔,卖价都比邻村每公斤高4-8元。从2004年起,福多堂荔枝卖到了美国和加拿大。沼液沼渣肥力神奇,村后山坡的一大片瘦黄地也变成丰收的果园。全村如今有荔枝、龙眼700多亩,香蕉100多亩。半数农户庭院建有鱼池,仅卖塘角鱼每户一年就有2000元左右收入。福多堂以采摘水果、吃农家饭、看村野风光为卖点,民俗旅游日益红火。

  农民收入迅速增加。村民们算了一笔账,使用沼气,省了煤气薪柴,还省了化肥、农药、电费等开支,每年节省近1500元。山上种荔枝,田里种香蕉,庭院再养鱼,闲下来兼做些手工编织,周末和节假日又做旅游生意,增收门路多多。2002年开始,福多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迅猛,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村容变整洁,乡风更文明。人畜粪便和秸秆杂草等废弃物、污染源,通过沼气池得到有效利用,“脏、乱、差”被根除,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如今,福多堂环境幽静,景色宜人,村里建起占地100亩的怡乐园,园中体育、文化设施齐全。村里还建有图书室、娱乐中心等,经常举办球赛、卡拉OK比赛等活动,新时代的农村文化在这里生气勃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