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4月18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黄兴忠 陆俊菊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3月28日,东兴市东兴镇楠木山村的苏维权等早早来到镇里,申请农产品营销、小型加工企业执照。镇党委书记韩世文告诉记者,每年这个时候是农民申请营销执照、边贸商申请办加工厂最旺的季节。如今全镇3万多农民有近2万人从传统的插秧种粮农活中转移出来,从事加工、贸易等,每年有100多名从事边贸的商人申请办加工厂。经济结构的变化,使得5.2万人口的东兴镇经济快速增长,去年全镇GDP达到10.4亿元、人均两万多元,全镇财政收入突破1.01亿元,今年头3月财政收入突破3000万元。

  过去东兴镇7000多人搞边贸,一般都是通道型贸易。这两年搞边贸的人却来了个角色转换,由边贸商人转为加工企业老板。最典型的是原边贸商邹颖东,1993年开始在东兴从事服装贸易,早已对边贸轻车熟路的他前年改弦易辙,投资3000万元在东兴开办一家银利制衣厂。万生塑料制品厂总经理覃朝益,原来搞农膜贸易,如今也投资1000万元办起了塑料加工厂。原因是这几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一些产品关税下调,加工贸易比单纯的边境贸易获利大,边贸商纷纷转向加工贸易行。据统计,东兴镇原有边境小额贸易经营权企业120多家,其中有80多家企业已转型成贸易加工业,涉及服装、海产品、工艺、塑料制品等领域。

  为吸引更多的加工贸易企业,加快通道型贸易向加工型贸易转变,东兴市因势利导,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创新服务机制,营造良好投资软硬环境。一是迅速完成了78公顷征地任务,妥善解决群众的拆迁安置问题,大部分土地实现了“三通一平”,企业可马上入园。二是实行招商引资领导跟踪服务制,内引外联,狠抓项目落实。三是将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分解到各村(社)区、各站所,采取灵活的招商机制,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三年来,通过盘活土地资产,采取土地入股、租赁、联营等形式,先后引进了产品出口东南亚的鉴声电视机厂、东成农产品加工厂和产品销售到越南的韦科工艺品厂及华望有色金属公司等30多家加工贸易企业,至今已有18个投资8亿元以上的加工项目落户,涉及电子、化工、机械、工艺、服装等项目。

  加工贸易的兴起,使东兴镇经济格局由边贸转向加工贸易,并逐渐向加工贸易基地发展。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