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4月18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骆展胜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当年全村人种花生瓜子没富起来,后来改种柑桔也没富起来,想不到啊,前年村里开始大规模种植淮山,家家都收入不少,去年许多人家都砌了新楼房。”4月15日,阳朔县福利镇青鸟村党总支书记老陈,捧着刚刚领回来的“品牌村”荣誉证书告诉记者,全县“创十佳”评比结果前几天才出来,我们以品牌跻身“十佳”,品牌就是“遇龙河”牌淮山啊!

  说起淮山今天能成为青鸟村的产业品牌,陈支书感叹连连:“村里过去有三两户人家种淮山,但那是把淮山切片当药材卖,产量也不高,全村加起来还不到2亩地。”2002年,村里的柑桔树都染上了黄龙病,乡亲们不得不含泪砍光了果树。“当年种果,家家多少还有点收入,果树砍了怎么办呀?”老陈接着说,镇党委、政府领导带着农技专家来到村里,专家们建议村民从此改种淮山是条出路。

  “专家一句话说得轻松,我们当时谁敢啊?!”青鸟村委主任老倪接过话柄说,镇领导听了专家的意见后,他们的态度比我们更坚决。“当时,镇里要求村里连片拿出50亩土地做示范,其中有10亩地是土旺家的,他胆子小得很,给他每亩50元补贴他都不敢试。”

  “别说倪土旺这样想,我们当时也心虚得很啊!”老陈告诉记者,村里为了种植50亩淮山示范地,最后不得已以每亩每年300元价格从农户手中租地来种。“在农科人员的指导下,扣除生产资料成本,50亩淮山示范地当年就获纯利4.5万多元!不夸张地说,村民当时看得真是个个都想流口水。”

  懂得了种淮山能赚钱的“青鸟人”第二年家家开始试种,并以每年上千亩的速度在扩种,2007年种植面积据说超过400公顷。“你们种这么多,好销吗?”“我们成立了淮山种植销售协会,产品九成销往广东,价钱也不错。”老陈自豪地说,青鸟村能种的土地基本上都种淮山了,村里还有30多人到附近平乐、钟山等县包地种淮山,“我们还教会了不少外地人种淮山致富呢!”

  在青鸟村后的一片山地里,正在躬身种淮山的村民李金全告诉记者,前几年他一贫如洗,吃油吃盐的钱都靠老婆回娘家借。“是这两年种淮山翻了身,我家新楼房去年也砌起来了,没欠别人一分钱;可以说,是党委和政府正确地引导和扶持,‘逼’着我找到了脱贫的新路,我真的感谢政府啊!”

  老李还介绍说,村委会党员干部思想比普通村民更解放,他们不仅种得多,还负责帮全村人跑销路,引导淮山产业朝着就地深加工的方向发展。“村干部去年底每人拿出5000元开发淮山粉丝,但目前这方面技术还不成熟,资金也还不够,如果有人带技术和资金过来今年能把它做成功,青鸟村民年人均5000多元纯收入也许还要上新台阶!”陈支书满怀信心地祈望着。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