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县大埔镇邬家屯,原是一个仅有180来人、一贫如洗的偏僻小山村,如今,它已成为四季瓜果飘香、山水碧绿葱茏的“花果村”,人均年纯收入有3500多元。邬家屯人告诉记者:在他们村可以看到农家“三变”——
农房变书屋
1月9日,邬家屯的农家书屋,一缕缕阳光把房间照得透彻明亮,村民们陆续涌进屋内翻着书目。61岁的邬松柏告诉记者:“有了农家书屋后,我每天来看书,老伴都把笔记本、笔给准备好了,说是有好的内容,要记下来回去念给她听。”
农家书屋是农民邬金祥自己创办的。10年来,邬金祥凭借从科技书籍中学到的技术和收集的致富信息,开发荒山10多亩,种上了南丰蜜橘等优质水果,走上致富路。邬金祥把种植技术教给其他农户,带动全屯40户农民种上了蜜橘、油桃、大果枇杷等优质水果10多公顷,使水果成为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柱。2002年,邬金祥搬出了自己积攒多年的近千册科技书籍,在自家新建的小洋楼里,建起了柳州市第一个“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里的科技书籍变成农民致富“金钥匙”,激发了该屯农民读科技书的热潮,该屯拥有科技书籍上百册的农民就有20多户。
荒山变成“花果山”
走进邬家屯,就像走进现实中的 “花果山”:漫山遍野的橘树、枇杷,葡萄,到处弥散着瓜果的清香。
“种果树比种菜利润高,更有市场前景。”50多岁的村民邬军祥说。2001年,看着大面积的荒山,村民们开始琢磨“转行”。为让贫瘠的荒山变得肥沃,他们养猪积肥;没水灌田,他们就男女老少齐上阵,修建水库。连续几年拓荒,邬家屯这片贫瘠的荒山渐渐变成了蜜橘园。在蜜桔种植大获成功后,永不满足的邬家屯人还通过读科技书籍看科技光碟,从浙江金华引进了名优葡萄品种,全屯水果栽种面积达60多公顷,年产值达35万多元。
“花果山”变成“金山”
2006年,村民把自己的村庄命名为“花果山风景区”,发展乡村游,让青山变成“金山”。无数游客怀着美好遐想,来到邬家屯领略青山绿水、花香果硕的农家美景,体验新农村变化。去年蜜橘节期间,“花果山”就吸引了两万多名游客。
“花果山”最吸引游客的是一年四季都可以亲身体验上山采摘果子的乐趣:春天油桃鲜翠欲滴,夏天葡萄阵阵飘香,秋天蜜橘金黄一片,冬天竹笋拔地傲霜。邬家屯村民开设农家饭店,开办农家旅馆等,逐步形成了乡村游的一条龙服务。村民邬贵文说:“原来,我自己摘果子去卖。现在,利用果林开发的‘农家乐’旅游项目,游客入园采摘比我自己摘果卖赚的钱还多!”
如今,柳城县委、县政府以邬家屯为试点,着力打造“农家乐”旅游品牌,对邬家屯旅游开发进行了整体规划,投入10多万元兴建篮球场、水泥硬化路、多功能文化室、休闲石椅石桌,让这里的青山绿水变成百姓致富的源泉。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安马乡召开2021年产业发展(花椒采摘)现场会
炎炎盛夏,走进安马社区黄洞花椒基地,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花椒树,扑鼻而来的是花椒的椒香味。山坡上,数十多个采摘花椒的工人们手里拿着剪刀正在采摘着花椒,挂满汗珠的脸上带着丰收的喜悦。 6月7日,安 【详细】
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推广抛秧技术 提高黑米产量
5月20日农业技术专家盘玉梅在为三联村群众讲解抛秧技术要领。 近年来,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四百余亩的黑米种植,全部采用秧盘育苗这一科技技术,此举一改过去的大田育秧落后耕作模式,还能有效的提高黑米的产量和 【详细】
广西金秀县:罗香乡2021年开展油茶栽培现场培训会
伴随着阵阵山风,漫山的油茶苗木映入眼前。为进一步提升油茶种植户的栽培技术水平,实现油茶产业良好发展,4月24日,在罗香乡平竹村六烟林场“千亩”油茶种植基地开展油茶栽培管理技术现场培训会。罗香 【详细】
宜州区安马乡:发展花椒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我们村今年预计种植30亩做个示范!”4月3日一大早,安马乡肯坝村党支部委员韦绍新就开车农用车从肯坝村来到安马街上,一捆一捆的装运花椒苗。肯坝村以前以种植产值较低的玉米为主,为提高村民收入, 【详细】
宁明那堪镇“三带一结合”全力打造坚果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点
宁明县那堪镇四寨村党总支部书记许富清(左一)夫妇俩正在对已经种植三年期的澳洲坚果喷药杀虫。(周贻刚 摄)宁明县那堪镇四寨村群众正在抓住开春时节抢种澳洲坚果。 (周贻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