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县域科学发展促进会
  • 手机版官网

  • 县促会公众号

东兴市:奋力建设“开放繁荣文明和谐试验区”

  东兴市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是一座年轻而充满活力的边境滨海城市、国家重要一类口岸城市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的五大功能组团之一。1992年成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14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之一,1996年成立县级东兴市,201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全市辖3个镇31个行政村10个社区,有陆地边境线39公里、海岸线50公里,区域总面积59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万,其中京族人口1.87万(占全国的70%左右)。

  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东兴具有“四大优势”:一是区位独特。东兴既沿边又沿海,是我国西南腹地与边境沿海地区的重要节点、出边的咽喉重地,以及多区域经济合作的交汇点,与越南芒街市仅一河之隔,“跨一步就出境,趟过河便出国”,直接面向东盟,是我国通向越南等东盟国家和地区最便捷、最理想的陆海大通道和重要门户,是“迈向东盟的第一城”。二是资源丰富。东兴旅游资源集山、海、边、少数民族特色于一体,有美丽的山海风光、浓郁的京族民俗风情、旖丽的中越界河风景和方便快捷、联结被誉为“海上桂林”的世界著名风景区——越南下龙湾等的跨国旅游,形成了“上山下海又出国”的品牌;同时,全市农林、海洋、矿产资源丰富,面对东盟各国众多丰富的原材料资源,拥有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三是交通便利。东兴市内的竹山港、潭吉港、京岛港可与中国华南各港口和越南各大港口通航,有年通关人数400万左右、我国陆路边境口岸之最的东兴口岸。已建成的防东高速公路、正在建设的中越北仑河二桥、即将推进建设的防东铁路,使东兴连接东盟的大交通优势更加凸显。同时,城市框架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完备,功能完善,已形成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四是政策富集。东兴享有边境开放地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多重优惠政策,特别是东兴被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再次上升为国家战略,赋予多领域、多层次“先行先试”的特殊政策,涵盖了特殊监管区、财税金融、投融资、产业贸易、土地资源、口岸通关与旅游管理、“人才特区”等多个领域。

  2004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东兴市历届班子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解放思想,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奋力推进“开放繁荣文明和谐试验区”建设,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发展快速实力增强 连续跨进全区十佳县(市)行列

  2004年以来,全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指标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幅或人均量持续位居全区前列。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2.86亿元,是2004年的5.96倍,年均增长16.94%;人均生产总值50632元,是2004年的4.4倍,年均增长17.89%;财政收入11.5亿元,是2004年的8.15倍,年均增长26.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47元,是2004年的3.37倍,年均增长14.47%;农民人均纯收入10542元,是2004年的3.42倍,年均增长14.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外贸进出口、边贸成交额年均增长35.5%、36.72%、61.15%、25.75%、30.87%。“十一五”时期,全市有11个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一番”以上,2006年荣获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2007、2008、2010、2012年四获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市)称号。

  先行先试敢闯敢干 试验区建设掀起热潮

  2010年,东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2012年国务院批准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自治区出台实施《加快推进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三年多以来,试验区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政策先行先试效应初显,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获准实施,2013年结算金额达85亿元;进境种苗(风景树)指定口岸正式落户东兴;外国人落地签证业务正式开通。跨境经济合作区加快建设,与广西北投集团签订了跨境经济合作区(东兴区域)土地收储项目投资合作协议,跨境经济合作区征地搬迁安置工作扎实推进,有效地缓解项目建设用地难题;跨境经济合作区控制性详规、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已启动编制;跨境经济合作区六条主干道以及中越北仑河二桥等项目开工建设。

  贸工互动筑牢基础 工业经济再上台阶

  确立了“以工兴贸、以贸促工、贸工互动”的发展思路,江平工业园、松柏产业园等5个百亿元特色园区加快建设,园区企业集聚效应明显。江平工业园被列为广西重点园区,累计进驻企业4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家,2013年园区产值达30亿元。松柏产业园、冲榄工业园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仑河”牌红姑娘红薯、“奥液”山泉水、“金滩”管业等品牌逐步打响。怡诚公司国内首创生产瑶柱丝、鲍鱼等系列罐头产品,“金滩”新型管材获国家批准注册。2013年全市工业总产值99.73亿元,是2004年的16.7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95.41亿元,是2004年的73.32倍;工业对全市经济贡献率由2004年的23.07%上升到2013年的33.83%,提高了10.76百分点。

  立足优势加快转型 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坚持“商贸旅游旺市”的思路,按照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积极推进面积达770亩的中越边境大型边民互市贸易区、杨屋互市贸易点的贸易平台建设,建成配套有市场服务中心、边民结算中心等功能的互市交易一条街。推进互市贸易由单纯过道式向市场、仓储、交易等综合功能转变,引导单一型贸易企业向加工贸易型企业转变。边境贸易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每年边贸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3以上,东兴与越南等东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占广西对东盟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2%以上。2013年全市边贸成交额242.1亿元,是2004年的11.26倍,年均增长30.87%。旅游业持续升温,京岛风景名胜区和屏峰雨林公园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一批星级酒店、东兴旅游集散中心建成使用,全国边境旅游异地办证业务成功恢复,创建广西首批特色旅游名县(市)工作稳步推进。2013年经东兴口岸出入境人员达442.5万人次,是2004年的1.43倍;全市接待游客453.5万人次,是2004年的6.5倍;旅游总收入29.6亿元,是2004年的215倍。

  科学规划强力推进 国门形象显著提升

  以城市建设“推进年”、“攻坚年”、“突破年”活动为载体,深入实施“东进北扩,重点向东”发展战略。2004年以来,城市建设投资累计达309.62亿元,已建成的东盟大道、北仑大道、兴东路、新华路、民族路、河洲路、湖南路等城市主要道路已形成“三纵四横”的路网格局,2010年城市化率增速位居全国369座县级市之首,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4年的4.9平方公里扩大到2013年的11.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超过70%,位居广西第一。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和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加强城市“五乱”治理,完成国门口岸亮化工程及城市主干道景观提升工程,2012年荣获广西第八届市容环境整治“南珠杯”特等奖,园林绿化率、路灯亮化率、城区供水率达38.95%、98%、99%。房地产业发展迅猛,2004年以来先后引进57家大型房地产公司,已建成商品房面积达804多万平方米,在防城港市率先建成房地产信息电子管理系统,实现了城市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加强合作扩大开放 对外影响不断增强

  自1994年以来,与越南芒街市连续12年成功举办中越边境商品交易会,并在此基础上于2006年起轮流联合举办“中越(东兴-芒街)商贸·旅游博览会”。先后成功承办了第五届全国边境城市市长论坛、全国边境口岸工作座谈会、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工作会议、中国·金滩沿边开发开放合作论坛等全国性重大会议。与韩国全罗南道高兴郡缔结为国际友好城市,切实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与广西北投集团签订了北仑河国际商贸城市政配套工程等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与中国五冶建立了战略合作机制,与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了跨境经济合作区征地搬迁安置政银合作协议。中国人民银行东兴支行获批成立并顺利挂牌,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在改制后在全国建立的第二个县级支行。成功组建城投公司、开投公司等投融资建设平台,2013年实际利用外资5782万美元,是2005年的11.56倍;引进区外境内资金48亿元,是2005年43.6倍。

  统筹发展加大投入 农业和农村建设大步推进

  围绕“一村一品”的格局,加快“红姑娘”红薯、皇帝桔、香蕉特色等优势产业发展,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探索推进“农田变股田、农民变股民”的股份合作机制。“红姑娘”红薯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认证、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优势产业海水养殖占农业的70%,出口内地的海产品在全区占主要地位。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在全区率先实现行政村村村通水泥(沥青)路、村村通公共汽车,农村水利、危房改造等项目不断推进,全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走在全区前列。林权制度改革、“农事村办”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工作也取得新的突破。2013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48亿元,是2004年的3.12倍,年均增长13.47%。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两基”巩固提高评估工作顺利通过国家和自治区验收,东兴中学创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工作通过验收,学校布局调整综合改革试点获自治区批准实施,市第二中学、市华侨学校以及东兴镇、马路镇中心幼儿园等一批教育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卫生事业不断加强,市人民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先后成功创建为二级甲等医院,医改任务全面完成,实现100%采购国家基本药物,31个村卫生室、1000座无害化卫生厕所等公共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使用,荣获自治区卫生城市称号。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成功打造京族哈节、“红姑娘”红薯节、长寿文化节、红木文化节等一大批文化节庆品牌,京族哈节、独弦琴弹奏艺术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社会保障阳光惠民,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生活困难群众的救济机制;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均达10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4.15%,居全区14个试点县(市、区)第一。

乡村振兴十四五公众号

广西县域经济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