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靖西端午药市始于宋朝,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草医药农都纷纷将自采的各种野生新鲜中草药材运到县城出售。1998年以来,政府帮助药农组织筹划,端午药市的规模不断扩大,每年交易摊位多达4500个,入市交易的药材种类多达1000多种,有灵芝、鸡血藤、田七、岩黄莲、何首乌、金银花、等。
目前,该县青蒿草、何首乌、金银花、田七等中草药种植面积已分别达5600亩、2200亩、8000亩和100亩,已成为财政增收、农民致富的一大经济支柱产业。
点击详细>>>
|
策划:黄瓦娜 黄品优
冯 森 孔 林
编辑:马化政 林 艺
摄影:林 艺
设计:梁 勇 何芳芳 |
|
靖西端午药市简介
端午药市是靖西县独特的民族医药风俗。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该县远近村寨溪峒的壮医药农,以及懂得一方一药的壮族群众,纷纷将自采的各种草药,肩挑。车载到县城摆摊出售。上市的药材品种达数百种以上,赶药市者多达万人,主要圩亭都摆满不下五六百摊。1991年9月中国药学会药史分会的60多位专家来到靖西考察,对这个奇特的壮乡药市赞叹不已,建议要加以保护和发展。
1998年以来,药市规模不断扩大,每年的交易摊位有4500多个,入市交易的药材超过1000种。2004.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百色市人民政府、靖西县人民政府在端午节期间举办中药材产销对接等活动,直接推动药市的发展,使药市由民间自活动转变为政府引导,来自区内、云、贵、粤等地及越南的大批药商云集靖西,30000多人参加了药市,药材成交额达到400多吨,成交额达180多万元。
至于靖西药市为什么比其他壮乡药市更具规模,更丰富多彩,是与该县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盛产田七、蛤蚧等名贵药材以及县城新靖镇作为边陲重镇,是各种土特产品的集散地等因素有关。《靖西县志》载:“五月五日,家家悬艾虎,持蒲剑,饮雄黄酒,以避疠疫。”当地的习俗认为,端午节的草药,根叶肥壮茂盛,药力特别大,疗效特别好。而这一天去逛药市,饱吸百药之气,就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一年之中少生病或不生病。赶药市的群众中,有专程来买药的、卖药的、看药的,有来向壮医药农请教医药知识的,有前来找壮医诊病的,也有专为“吸药气”而来的。一直到下午太阳落山,药市才逐渐散场。可以说端午药市既是壮乡中草药的大展销,也是壮族民间医药经验自发性质的大交流,这对壮医药的发展大有益处,对壮药的发掘、使用、交流、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靖西药市到底起源于何时,目前现尚未发现比较明确的文献记载。事实上,在端午节一天内拿药材到市场摆卖,并形成风俗,必定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选择,说明壮族群众有利用草药同疾病作斗争的传统和习惯,由此也衍生了以药市为平台的包括药材栽培、壮医诊疗等在内的靖西壮医药商业文化和开放性的壮医学术交流文化。壮乡男女老少争逛药市,这不仅体现了靖西壮族人民向往健康的良好风俗,也是一种开放性的群防群治典范,在壮族医药史甚至中医药史上留下了光辉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