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县域经济网
广西县域科学发展促进会
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9两会 >> 两会专访 >> 两会访谈

刘君:在困难中谋发展 在发展中保增长

作者:蒋桂斌 王志伟  发布时间:2009-01-13 08:57:23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读完2009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发展的紧迫性、艰巨性。一是包括桂林500万人民在内的广西各族群众盼发展的愿望强烈,对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要求较高;二是今年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加大,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肩上的担子更重。其次,还感受到了谋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目前全自治区上下都在全力做好经济“扩内需、保增长”这篇‘文章’,而作为广西中心城市之一的桂林,必须尽快破题,以超常规的办法解决困难和问题,在迎难而上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会”期间,自治区人大代表、桂林市委书记刘君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语气坚定地说。

  2008年桂林市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据统计部门初步测算,2008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902.65亿元、财政收入85.6亿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6.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6%、18%、2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29元、农民人均收入4416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7.46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9.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6%、13%、23.5%、20%。

  刘君告诉记者,最近,桂林市委、市政府提出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九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围绕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首要任务,立足桂林实际,科学谋划发展,实施“一大战略”,即坚定不移地实施“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发展战略;狠抓“两大经济”,即狠抓园区经济和县域经济;做强“五大产业”,即把汽车及零部件、食品饮料、锰业、机械电器、电子信息作为重点产业发展;推进“三化”进程,即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坚持走农业稳市、文化立市、旅游兴市、工业强市之路,全面完成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让桂林城市靓起来、企业强起来、市民雅起来、百姓富起来。

  ■ 扭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个“牛鼻子”

  刘君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必须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竞争力。

  ——以扩大投资为重中之重,让投资的“马车”跑起来。

  桂林作为一个发展中地区,在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拉动经济的 “马车”当中,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最直接、最快速、成效最明显。刘君说,今年桂林扩大投资方面有两个亮点:

  一是加快交通项目建设,打造“两个经济圈”,打通连接三省通道 。

  充分把握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机遇,强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桂林市区为中心的高速公路网络建设,加快建设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今年开工的桂林至三江、阳朔至鹿寨等高速公路建设,打造覆盖区域内各县及周边地区的“1小时经济圈”;加快推进贵广高速铁路、湘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 实现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今年全线贯通,打造覆盖周边省市的“2小时经济圈”;加快桂林机场起降A 380大型飞机扩建工程建设;加快市内连接重要节点的一级公路和市区“断头路”的建设步伐。此外,联合柳州、贺州等广西兄弟城市,开展桂北贫困山区基础设施大会战,打通连接广西通往湘、黔、粤三省的通道。

  二是加快防洪及漓江及补水枢纽工程建设,实现投资、生态“双效应”。

  由国家、自治区及桂林市共同总投资约为30.48亿元的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最近在桂林兴安县开工。这个工程被列入了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重点加快推进的重大项目。工程以桂林市防洪以及漓江补水为主,结合发电、灌溉、生态旅游等综合利用,计划3年内完成。工程建成后将成为桂林市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漓江生态补水的重要水源工程,投资拉动经济的乘数效应和改善旅游生态环境的社会效应将迅速显现。

  ——优先发展五大产业,扶持大企业大集团,让工业化的核心竞争力强起来。

  刘君认为,对一个地区而言,在现代化没有实现以前,发展的差距从根本上说是工业化实现程度的差距。加快工业化进程是桂林在困难的外部环境中实现跨越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战略和必由之路。

  目前,广西重点扶持食品、汽车、有色金属、石化、冶金、机械、电力等已具备竞争优势行业,此外,培育和壮大建材、造纸、电子信息、造船、纺织皮革、木材加工、医药制造等已初步形成产业化的行业。2009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力度支持建材、造纸、木材加工、纺织服装、医药、电子信息和早产等产业发展”,加快“钢铁、有色金属、汽车、石化、装备制造重大产业基地建设”。而桂林市在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和经济发展总体要求中,提出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橡胶制品、食品饮料、锰业、机械电器、电子信息、医药及生物制品等优势特色产业。其中,重点做强汽车及零部件、食品饮料、锰业、机械电器、电子信息等五大重点产业,力争到2010年把汽车及零部件、食品饮料、锰业、机械电器、电子信息分别打造成超100亿的产业,把橡胶制品、医药及生物制品分别打造成超50亿元的产业,把竹木加工、建材、电力生产分别打造成超30亿元的产业。优势特色产业的工业总产值达到700亿元以上,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65%以上。

  “从以上可以看出,桂林市与自治区优先培育发展的重点产业之间有不少契合之处,这正是桂林转变增长方式、提升产业水平、优化升级工业结构的新机遇。”

  刘君说,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桂林还将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到2010年,培育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50家,其中产值超50亿元的1家,产值超30亿元的4家,产值超10亿元的10家。争取新增上市企业3-5家。经过三年的科学发展,到明年,桂林市要实现GDP(按现行价格计算)超1000亿元、财政收入超100亿元的目标。

  ——以加快临桂新区建设为突破口,让城镇化的步伐快起来。

  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推进南宁五象新区、柳州城东新区、桂林临桂新区等中心城市新区建设”,具体到桂林,就是“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发展战略。

  当前,桂林正集中财力、物力、智力,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建设新区、疏解老城,组团发展、重点向西,优化布局、完善功能,以加快新区开发建设带动老城的建设改造,迅速掀起以临桂新区建设、老城区疏解提升和各县城、重点乡镇为主战场的城镇建设新高潮。

  ——以旅游业为龙头提升现代服务业,让消费需求旺起来。

  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在关于扩大今年消费需求的论述提出,“加快发展旅游业”,“增强桂林作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龙头辐射作用”。刘君认为,桂林目前年游客接待量超过1600万人次,这是扩大内需、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中可挖掘潜力较大的“富矿”。虽然今年国内外的经济困难可能会影响桂林旅游业增长,但如果从“旅游兴市”的长远发展来看,今年正是为从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开拓旅游高端市场打基础的好时机。因为吸引高端游客市场需要高端旅游设施相匹配,由于拉动经济的需要,今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前布局,桂林可以一面加紧建设新城区,一面疏解老城腾出空间,还地于绿、还地于景、还景于民,在此基础上科学建设高端旅游设施,提高城市品位。同时,整合各方资源,推动旅游与文化、房地产、体育和商务等产业的有机结合,促进旅游产业从传统的观光型旅游向商务、运动、休闲、度假型旅游提升,进而带动交通、物流、金融、信息、会展、中介服务、文化休闲、餐饮娱乐等一批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跨国大企业、重要机构进驻的“总部经济”格局

  刘君还强调了一个观点:在“再造一个新桂林“的城镇化和加快旅游业转型提升的进程中,房地产业的良性发展应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桂林的山水、文化环境价值是世界顶级的,桂林要建设全国最适宜人居的首善之地,尤其是当前积极拉动内需、鼓励普通商品住房消费的背景下,引导合理的房地产投资和住房消费的空间很大。

  “通过新城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还将创造相当数量的就业岗位,缓解返乡农民工和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从而保障社会的充分就业,维护经济社会的稳定。”

  ——以多区域合作为契机扩大开放合作,让大企业“引进来”“住下来”。

  刘君分析,当前,国内、国际区域经济方兴未艾。中国沿海逐步形成了“两角”(长三角、珠三角)“两湾”(环渤海湾、北部湾)“两岸”(海峡两岸)区域经济新格局、加上中国-东盟自贸区及其框架下的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以及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这三大区域经济板块对桂林的开放合作正在产生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桂林作为一个处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交汇处,并直接连通中南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面临着融入多区域开放合作、承接国际和国内产业梯度转移的重大机遇。桂林市坚定地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目前已有世界500强的英国皮尔金顿及马可尼、美国英格索兰、法国康密劳、日本NEC等13户国外知名企业以及北京燕京、杭州娃哈哈、中国昊华、安徽海螺、中国电子、浙江万向等27户国内知名企业在桂林投资办厂。今年,桂林要按照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推进“央企入桂”工作;实施产业链招商、“百企入桂”品牌招商和重点面对日韩及港澳台的定点定向招商。同时,大力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软硬环境,整顿机关作风、整治投资环境,切实让大企业不但能 “引进来”,而且能长期“住下来”,更要发展好。

  ■“化压力为动力”,必须先让干部“动”起来

  ——面对危机,解决困难,关键在干部,重点在转变作风。

  今年是桂林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关键之年,如何落实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以非常办法、非常措施、非常力度、非常政策,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化危机为转机”?刘君认为,干部是关键。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广大领导干部是桂林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核心主导力量,桂林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敢干事、干实事、干成事的党员干部,亟待广大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决不需要那些四平八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平庸官”“太平官”。

  ——要为敢干实干的干部打气撑腰,决不让老实人吃亏。

  刘君特别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切实为经济建设的中心大局服务,主动为引进项目服务,为企业服务。在执行政策时,领导干部不要怕得罪人,不要怕民主测评时少几票,既要有原则性,也一定要有灵活性。这不是要领导干部去违法乱纪,而是干部要敢于为桂林的经济发展承担一定的风险。

  刘君说,桂林市委坚决要让那些锐意进取的党员干部在知难而进中崭露头角,建立健全激发干部工作激情、埋头实干的良好环境和保障体制机制,为敢干实干的党员干部打气撑腰,决不让老实人吃亏。 “去年我到桂林任职时向全市领导干部承诺过,只要大家为桂林经济发展去闯、去试,有什么风险,责任在我,不在同志们身上,我们这个城市已耽误不起了,决不允许互相推诿扯皮,更不允许得过且过!”

责任编辑: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