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20日 来源:平果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作者:王金旭 黄有益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一座座山村郁郁葱葱,一栋栋楼房掩映在青山绿树中,环山村道路,村屯道路,四通八达,这是在平果市太平镇甘艾村看到的景象,谁能想到几年前,曾经这里还是该镇最闻名的边远贫困村,世世代代靠种玉米过日子,生活清贫。如今该村到处洋溢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气息,干净的水泥路,整洁漂亮的村民楼房拔地而起,不少农户买了小气车,房顶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都说,离不开党的富民政策,也离不开他们村有位好支书,诚信计生户黄政生功不可没。

  黄政生,今年40岁,2011年8月当选为甘艾村民委副主任,2014年8月担任甘艾村党总支部书记,八年来,为了谋求强村富民的发展大计,他挨家挨户走访党员群众,听取多方意见,问句计于民,想方设法,为甘艾村摘掉“穷帽子”。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理顺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上级党委政府真抓实干,决胜打嬴脱贫攻坚战。他在农村脱贫路上,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利益,发展特色农业,修公路,解决人畜饮水难、行路难,让村民走上致富的快车道。

  甘艾村位于太平镇西北部,距太平镇政11公里,是个地处偏远的大石山村,全村共有1121户4000多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75户,贫因户648人,该村属“九分石头一分土”地貌,土地贫瘠人均耕地不到0.6亩,且是旱地。严重缺水。

  调整产业结构经济持续发展

  以前,甘艾村以种植玉米为主,单一的生产难以让群众发家致富,有限的土地资源,制约群众发展生产。于是。黄政生决定带领群众转变旧观念,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他经过多次实地考察认定该村种桑养蚕有“钱途”。 他和村干挨家挨户去动员群众种植,但是习惯种植玉米的群众却不同意“种桑养蚕不成功,全年的粮食就要泡汤,还是老传统种玉米可靠……”尽管黄政生做了不少的工作,可全村没有一户愿种。于是,2015年黄政生率先大胆承包30多亩地,发展种桑养蚕,由于他善于经营,管理有方,当年共出栏蚕9批,收入10万元。第二年不用动员,全村群众都开始发展种桑养蚕。

  为了让全村群众掌握一至两门农村实用技术,黄政生多次组织,村干部、贫困户到坡造镇,旧城镇等地养蚕基地参观学习取经,还邀请县、镇两级有关部门到村举办种桑养蚕培训班,2016年该村种桑园400多亩,仅养蚕这一项收入100多万元,不少群众依靠种桑养蚕走上脱贫致富。目前全村种桑已发展2100多亩。

  “以前我去广东打工,在外打工虽然比在家收入高,但各种费用开销大,一年下来口袋剩下无几,得知村民在家养蚕半个月有收入,比出去打工钱来得快”。该村内底屯诚信计生贪困户农美芳高兴地说。2017年她在自家10亩山坡地里种上桑 苗,6月份终于第一批蚕上市,每市斤23元,收入2500元,当年养得8批蚕收入2万多元。为了扩大养殖规模2018年她扩种桑 20多亩,又在自家屋外修建150多平方米蚕场。“现在我已经卖了第9批蚕茧,今年争取收入达到6万元以上”农美芳信心满满说。

  据村支书黄政生介绍,2017年该村成立了种桑养蚕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贫因户”模式,吸纳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共建共嬴的生产模式,发展种桑养蚕,仅这一项户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去年全村77户贫困户依靠种桑养蚕,终于脱掉贫困帽子走上致富道路。

  要致富,先修路

  黄政生上任以前村里没有像样的道路,交通不便,不但阻碍了群众的出行,还严重制约村里经济发展。群众辛辛苦苦养了一批猪,由于道路难走,猪贩子都不愿来,行路难是黄政生上级遇到第一个难题。甘艾村地处偏辟,村路都是名副其实的“水泥路”晴天灰尘漫飞,雨天泥水交加,没修路之前从村里开面包车到镇上起码要花一个半小时,要是遇到雨天,道路上全是一片泥泞,车根本就开不出去。前来收购货物的客车看到这样的路况,要么不愿意进村收购要么把货物的价格压得很低。为了解决群众行路难的问题,黄政生多次向上级部门打报告,争取上级扶贫资金600多万元用于修路。去年修通一条从太平村弯嫩屯至甘艾村修通了一条村级标准水泥路,长约13公里。经过三年的努力,该村龙百、内旧、内仁、内计、内把、爱上、爱下、内体、龙召等13个自然屯实践水泥硬化,4000多群众终于圆了“水泥路”梦。路修好了,甘艾村发展致富的路更顺了,群众“心路”也通了。

  “我活了大半辈子,快要入土的人了,想都不敢想还能看到这么一公路通到自家门口,实在太好了!”该村龙召屯祖祖辈辈居住在大石山上瑶族同胞75岁老人和兴朝高兴地说。

  走家串户跑细腿,群众以用上自来水

  甘艾村13个自然屯有10个自然屯缺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成了黄政生每天都思考的问题,他一边走家串户给大家鼓励,一边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立项,社会捐款和爱心帮扶等形式,引进资金100多万元开发地下水,修建人畜饮水工程。

  该村内把屯75户口310多人,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该屯村民历来饮水困难,遇到干旱时节,全屯饮水还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真是滴水贵如油。为解决屯饮水难问题,黄政生多次组织村民四处找水源,通过勘查,在2公里外的半山腰发现一口泉眼。为了开发这口泉眼,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得到县扶贫办大力支持,他发动群众有力出力,有物出物,经过3个多月建设,终于建起一个50平方米的蓄水池,接上自来水管把水引到各家各户。该屯78岁的老人农玉峰高兴地说:“想不到我还喝上干净的自来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咱们村支书黄政生对我们屯的关怀。”

  经过黄政生与“两委”干部的不懈努力,如今甘艾村完成13个自然屯 人饮工程,修建了水池13座,家家户户安上水管喝上清洁自来水。基本解决了用水难问题。

  在村支书黄政生带领下,甘艾村村貌换然一新。目前村中有公共服务中心,有舞台,有灯光篮球场,农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98%的村民住上了楼房,全村里有小汽车250多部,大型运输汽车20辆,农用车15辆。一提起黄政生支书,众村民们都会笑着竖起大拇指点赞。

  几年来,黄政生他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心一意为全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带着4100多名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2018年该村经过自治区检查验收,终于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如今,这个原来山窝里的穷山村,在黄政生的带领下,正是旧貌换新颜,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夏影影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