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4日 来源:广西日报 2020-07-28 星期二第5版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中共河池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是兑现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的郑重承诺。河池市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是全国全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河池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来抓,用非常之力、行非常之举、下非常之功,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计实现70.22万人脱贫,7个县(区)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20.16%下降到1.86%。但是,河池目前还有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罗城和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两个极度贫困县共3个县未摘帽,192个贫困村尚未出列、6.35万贫困人口未脱贫,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必须争分夺秒、排除万难,一鼓作气啃下最后硬骨头,坚决如期攻克深度极度贫困堡垒,确保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聚力深度极度贫困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2016年以来,河池市把深度极度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主阵地,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精准施策、聚力攻坚,全力攻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推动深度极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明显成效。

  突出抓好“四个保障”。为了如期攻克深度极度贫困堡垒,河池市强化“四个保障”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一是强化攻坚责任保障。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脱贫攻坚组织体系,完善市县抓落实、乡村实施、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二是健全组织体系保障。坚持统筹市级攻坚力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市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长,市四家班子分管领导担任副指挥长,市委常委担任各专责小组组长,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三是强化政策体系保障。研究制定打好“四大战役”相关实施方案,出台《河池市决战极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支持政策》等具体政策措施,健全政策体系,推动全市脱贫攻坚有序开展。四是强化结对帮扶保障。选派4245名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驻村开展工作,全市4.58万名干部与17.6万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

  积极打好“四大战役”。围绕打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四大战役”,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内容、关键之举。一是强化义务教育保障。落实资金7.98亿元,加快义务教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师资配备。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落实各级各类助学资金制度,让贫困家庭孩子上学无后顾之忧。狠抓控辍保学工作,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二是强化医疗服务保障。完成乡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市138家乡镇卫生院均达到标准化卫生院要求。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待遇倾斜政策,目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100%、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率100%。三是强化住房安全保障。充分利用深圳市帮扶资金,将深度贫困地区危房改造补助提高到4.35万元/户,全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完成6500多户存量危房改造建设。四是强化饮水安全保障。以贫困地区特别是大石山区为主战场,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以大会战形式在贫困地区实施安全饮水工程5800多处,解决近15万贫困人口饮水困难问题。

  全力攻克“贫中之贫”。河池有7个县属于深度贫困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和大化瑶族自治县是广西4个极度贫困县中的两个,在全区100个极度贫困村中河池市占45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为啃下深度极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块最硬的骨头,河池市通过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坚决打好这场硬仗中的硬仗。一是采取特殊扶持政策。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在资金、项目、土地保障、基础设施等14个方面对深度贫困地区给予更加特殊、更具含金量的政策支持,集中优势兵力打一场攻城拔寨的合围战、歼灭战。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重点支持极度贫困地区,提前拨付都安、大化两个瑶族自治县和45个极度贫困村脱贫摘帽奖励资金。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加大市本级财政资金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投入,形成支持深度极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强大投入合力。

  培育壮大“龙头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为打牢深度极度贫困地区群众增收基础,河池市把培育壮大“龙头产业”作为一项重大工程来抓。一方面,着力构建扶贫支柱产业体系。根据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实际,筹措40亿元资金重点在深度贫困地区大力推进“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直接带动26万群众人均增收2200元。强化产业带动提升,全市县级“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2.43%;247个预脱贫村“3+1”特色产业覆盖率均达90%以上;全市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产业示范基地(园)覆盖的贫困村达807个。另一方面,积极创新产业扶贫模式。突出党建引领,整合相关财政资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推行资源利用型、物业经营型、服务创收型、合作分红型、产业带动型、旅游开发型、政策激励型、结对帮扶型等“强村八法”,健全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

  脱贫攻坚涌现出来的宝贵精神

  在艰苦卓绝的鏖战中,河池广大扶贫干部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意志,以实干、担当、探索、奉献的坚毅果敢,冲锋陷阵、克难攻坚,深化拓展和有力诠释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河池精神内涵,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抓铁有痕的实干精神。全市四万多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四千多名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全市上下始终保持一股干劲、拼劲、韧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向深度极度贫困发起总攻。他们披星戴月遍访贫困户,商讨脱贫致富对策,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找资金,找项目,跑细了腿,磨破了嘴,一件一件地把事情干好,一项一项地把任务落实,交上一份份饱含着汗水的实干答卷。

  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在繁重的扶贫任务和种种问题面前,河池市广大扶贫干部咬定青山不放松,不低头、不妥协,任劳任怨,风雨兼程,背水一战。全市上下勠力同心、顽强拼搏,越是艰险越向前。找原因、寻对策、定措施、抓落实,全力以赴攻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充分展现出“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打赢深度极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河池广大扶贫干部摸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探索,在扶贫产业、易地搬迁、“四大战役”、转移就业等方面探索出一系列成功经验。“党建促脱贫”工作模式、“三保障、四联引、五行动”统一战线助力脱贫攻坚模式、“空店”电商扶贫模式、“互联网+扶贫”网络扶贫模式等先后在全区推广。特别是都安“贷牛还牛、贷羊还羊”全产业链扶贫模式,彻底扭转贫困户无产业无技术现状,成为贫困户稳定长效脱贫的重要路径。

  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河池共有20多名扶贫干部牺牲在一线,包括乡镇干部、驻村第一书记、人民教师、村干部等。他们一腔热血、满腔热情,用生命诠释了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无私奉献的优良品德和时代精神,谱写了一曲曲革命老区脱贫攻坚英雄赞歌。

  以决战姿态向最后贫困堡垒发起总攻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现在离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几个月的时间。越到最后越要绷紧弦,来不得半点停顿、半点大意、半点放松。必须铆足干劲、乘势而上,接续奋斗,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提前谋划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研究推进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形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

  持续壮大扶贫产业。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最重要的工作来抓。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多方投入产业发展新模式,真正打造出有品牌、有特色、有效益的主导产业,为群众提供稳定增收来源,不断提高脱贫质量。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稳步推进乡村路网、水网、电网建设,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对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准确掌握项目进度情况。加强项目建设监管力度,对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梳理,列出负面清单,破解项目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瓶颈问题。

  全面加强乡村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莫晓遥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