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11日 来源:《广西经济》2019/10 作者:何成学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新中国广西70年的每一步发展,都凝聚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新中国广西70年的全面大发展,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广西实践的强大生命力。站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史新起点上,更需要把党和国家的关怀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展现出新时代的广西新作为。

  一、回顾历史,深切关怀

  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高度重视、十分关心广西发展。

  毛泽东早革命时期,就密切关注和指导广西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的毛泽东和党中央对广西巩固新生革命政权,推进民主改革,加强民族团结和建立民族区域自治,推动广西各项建设等工作都给予了巨大的关怀和支持。其中在经济教育文化建设方面,1958年1月毛泽东在南宁看到广西工业落后状况引起关注,当即同意广西上西津水电站、柳州钢铁厂、柳州化肥厂三个重点建设项目,并指示李富春副总理速办。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关怀下,国家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给广西安排了一大批建设项目;上海等沿海城市一大批支边企业在广西落户支援工业建设;“三线”建设中批准把桂西划入其中;毛泽东就如何办好《广西日报》给党政领导写信,同意重建广西大学。在加强民族团结方面,毛泽东和中央派出中央访问团到广西指导召开金秀大瑶山各族代表大会,订立《团结公约》,催开了广西民族团结之花。在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指示用大藤峡起义的壮瑶人民团结拼肩作战的光荣革命传统来教育广西各族人民加强民族团结,并亲笔写下“大藤峡”三个苍颈有力的大字。

  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深情关怀下,广西的农村土地改革、边防建设、扶贫开发、对外开放、党建等一系列工作得到顺利推进。其中邓小平多次关心世界著名风景文化名城桂林的漓江风貌保护工作;他十分挂念曾经战斗过的革命老区百色市的经济文化建设工作,1986年9月他以超凡气魄一锤定音:“广西平果铝要搞!”从此一个世界级的铝工业基地在右江之畔逐步崛起。1984年4月中央确定北海市(含防城港)为全国第一批14个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5年国务院公布柳州市、梧州市、南宁等一批新增对外开放城市,1988年开放防城各族自治县,同年2月中央决定把广西建设成为全国重点糖业基地等,对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给广西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变成广西各族人民深入改革开放、投身西部大开发、建设美好家乡的巨大动力。其中1992年中央作出要充分发挥广西作为西南地区出海通道作用的重大战略决策,把广西推向了改革开放前沿,期间国务院先后批准开放凭祥、东兴边境城镇,开放龙州县、那坡县、靖西、大新县、宁明县,百色市、崇左市等边境市县。1999年江泽民和中央强调指出,广西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大西南出海通道的作用,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同年,中央还将广西列入西部大开发之列,加大对广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并政策支持广西进一步扩大开放,发挥沿海、沿边、沿江区位优势,给广西各族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建设美好家乡的巨大动力。其中2004年国家通过外交途径将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2006年8月胡锦涛和中央强调指出,广西要形成对外开放新高地和沿海发展新一极;2008年1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广西北部湾地区的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同12月中央代表团给广西赠送了胡锦涛亲笔题写鼎名的“民族团结宝鼎”;2010年7月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讲话中,15处直接提到广西,涵盖了广西发展各个领域。以上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广西发展的极大关怀。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情系广西、心系广西各族人民,对广西发展寄予厚望。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3月明确赋予广西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三大定位”新使命,把广西推向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北海、南宁等地调研考察期间,强调广西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写好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还对加快推进广西发展提出了“五个扎实”新要求;2018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笔题词“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题词彰显了习近平浓浓的广西“情缘”(他少年游历桂林结下浓浓的“情缘”,曾多次提起这段美好往事,还曾于2010年、2012年、2017年三次到广西考察调研),体现着他对广西的关怀和工作的充分肯定,还表达了他对新时代广西发展的殷切期望。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题词在“壮美广西”前面加上“建设”二字,寄语着只有广西富强了,各族人民富裕了,才能更好地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为“共圆复兴梦想”作出广西的更大贡献。与此同时,党和国家在新时代还高度关切着广西的发展。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确定广西为“一带一路”重点涉及的18个省份之一,并对广西的“三大定位”写入文本中;2019年8月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在广西等6个省区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举措。

  二、感恩奋进,显著成就

  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广西历届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担当实干、开拓创新,推动广西一步一步地向前发展,谱写出了祖国南疆繁荣稳定的壮美华章:

  一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由1950年的9.4亿元、0.67亿元、428万美元提高到2018年的20352亿元、2790亿元、623亿美元,分别翻了11.1番、12番、13.9番,其中全区生产总值从自治区成立之初的24.5亿元,到2011年突破1万亿元,再到2018年突破2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0美元。从广西解放到自治区成立之初,广西产业基础极为薄弱;现在已经拥有食品、汽车、机械等10个千亿元产业,其中汽车年产超过200万辆,在全国占有重要一席。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发展,其中高铁动车运营里程1771公里,创造了广西速度,位居全国前列,是我国第一个开通高铁的自治区;2017年全社会用电量在1442.34亿,跻身用电大省行列。

  二是改革开放阔步向前。在改革方面,1980年2月宜山县(今宜州区)的合寨村首创了我国村民自治的组织机构和制度,被称为“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1987年开启的玉林农村改革试验区,其经验做法获得国家肯定在全国推广。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统筹推进1400多项重大改革措施,在改革上取得突破,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县级纪检监察机构改革等走在全国前列,其中沿边金融改革“东兴模式”、农村金融改革 “田东模式”、乡村规划试点 “恭城模式”等成为全国先进典型。在开放方面,从封闭落后到开放前沿,广西成为我国西南出海大通道的交通枢纽,进一步突出了广西出海口上的重要性。从1984年北海被列为全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市开始,广西对外合作不断扩大,区域合作不断加强,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广西一跃上升为国际大通道的龙头和枢纽地区;从2004年起中国—东盟博览会会址永久落户南宁,形成了公认的“南宁渠道”。2015年中央赋予广西对外开放“三大定位”新使命,进一步激发了广西的开放活力:中新“南向通道”的建设完成,进一步突出了广西出海口上的重要性;以东盟为重点的对外开放合作取得重大成效,中马“两国双园”开创了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外贸经济发生了巨变,2018年广西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从1950年、1958年、1978年的0.42亿元、0.51亿元、2.69亿元上升到4106.71亿元。广西已拥有国家一、二类口岸25个,口岸数量居全国第3位,边境小额贸易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国第一。2017年广西外贸进出口额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4个百分点,广西边境小额贸易的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国第一。

  三是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沿海沿江沿边三大区域协调发展、联动发展,不断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我们着力推进沿海沿江沿边三大区域协调发展、联动发展。不断释放“海”的潜力,北部湾经济区四市自2008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以不到广西五分之一的面积、约四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超过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四成的财政收入、近五成的外贸总量,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着力激发“江”的活力,2018年西江经济带沿江七市经济总量达1.2万亿元,逐步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带;精心做足“边”的文章,兴边富民行动深入实施,沿边经济带加快打造,边境地区繁荣发展、和谐稳定、巩固安宁。

  四是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2年至2018年全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25万人,年均减贫11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8%降至3.7%;2018年全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2436元和12435元,实现从温饱不足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转变。人民生活极大改善:过去的广西,“群山莽莽压大地,十户人家八户贫”,2017年广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3万元和1万元;在民族地区率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均预期寿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全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2436元和12435元,实现从温饱不足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转变。人民生活极大改善:过去的广西,“群山莽莽压大地,十户人家八户贫”,2017年广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3万元和1万元;在民族地区率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均预期寿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是生态环境持续优化。2018年设区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1.6%,植被生态质量和植被生态改善程度居全国首位,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排全国前列,打响了名扬四海的“金字招牌”,具有广西特色的绿色发展路子越走越宽广。生态治理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从60年前的23%提高到62%,植被生态质量和植被改善程度居全国首位,山清水秀生态美,成为让广西名扬四海的“金字招牌”。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嘱托,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12年至2018年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4.1%,2018年设区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1.6%,植被生态质量和植被生态改善程度居全国首位,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排全国前列,具有广西特色的绿色发展路子越走越宽广。森林覆盖率(62.31%)和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人工林面积、植被生态质量、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率等项指标居全国第一,绿色发展和美丽乡村成为广西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

  六是民族团结成为全国典范和全国品牌。民族团结不断巩固:旧中国的广西,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各民族之间隔阂很深,今天的广西是我国人口最多的自治区,也是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的模范区。广西60年的辉煌发展,使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历史最好水平,民族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水平,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再添生动实践。

  广西70年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老、少、边、山、穷”的广西,已逐步从贫困落后走向繁荣振兴,从偏远封闭走向开放前沿,从温饱不足走向全面小康,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昂首迈进新时代。

  三、总结经验,面向未来

  以上六个方面的成就,充分印证了新中国广西7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无可置疑的,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充分展示了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和巨大优越性,充分说明了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无比正确性和巨大优越性,更加坚定了广西的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与决心。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新中国广西70年的发展和显著成就,是相对自身发展历史的纵坐标而言的,如果放在全国发展的历史横坐标里,广西的发展仍然比较滞后,且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题词精神,采取系列积极举措,把党和国家的亲情关怀和正确指导转化为广西的发展动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的殷切期望变成广西各族人民的辉煌成果和美好生活的现实,展现出新时代的广西新作为。

  第一,要认清不足、找准差距,切实增强发展紧迫感危机感使命感。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广西最突出的问题。从全国和兄弟省份看,2018年广西GDP总量排全国第18位,增速排第15位,人均GDP长期排在第28位左右。其中2017年广西GDP分别仅及广东的22.60%、江苏的23.63%、山东的27.96%;人均GDP分别只及广东51.91%、江苏的、39.87%、山东的55.90%,更不及天津的32.90%、上海的33.45%。近年来广西离标兵渐行渐远,追兵越来越近。差距找准了,根源找到了,就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使命感,明确目标任务,针对问题行动,狠抓工作落实,加快建设壮美广西。

  第二,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以更宽视野更大气魄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一是要以“六破六立”新思维,大力推进思想再解放。二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乡村振兴、补齐民生短板、生态文明建设上聚焦发力,大力推进改革再深入。三是要采取四大举措,着力破解企业创新创造不活跃、科研与产业发展“两张皮”、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科研人员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四是要采取三大有力举措,以海、陆、空、信息为重点,打造海上、陆上、空中、网上四位一体的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做好对内对外开放、陆海开放的大文章。

  第三,担当实干、奋发有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开拓发展新局面。一是要增强担当实干的高度自觉。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的政治责任感,定必干、干必成、成必优,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好领导班子的“火车头”作用和领导干部的“关键少数”作用。二是要练就善于担当实干的真本领。要紧紧围绕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大数据建设、县域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等重点工作,开展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同时,还要促进广大干部在干中学、学中干,补齐能力短板。三是要强化激励担当实干的鲜明导向。大胆起用担当实干者,担当实干就会蔚然成风。四是要建立推动担当实干的科学机制。同时,还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严肃处理不实诬告,为担当实干者解除后顾之忧。五是营造乐于担当实干的良好氛围。激励干部担当实干,要重视发挥良好环境氛围的正向引导作用,让干部接受熏陶、养成自觉。

  (何成学,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光明日报光明理论专家、广西党史专家、广西民族宗教工作咨询委员,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办主任、研究员)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李华新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