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1月04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骆展胜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我对广西农业科技的这项创新十分认可,‘三避’技术真正实现了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的市场效益、生态效益的科技集成,它的推广应用必将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把‘三避’技术视为广西农业科技的第一号创新,一点都不为过!”2006年12月27日,在阳朔召开的农业科技创新与“三避”技术推广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植物遗传学著名专家朱英国教授如是说。

  来自国家农业部、武汉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广东农科院、广西农科院等区内外上百名专家,以及美国、以色列等外国专家,实地考察了阳朔县白沙镇东瓜桥村和平岭村金橘“三避”示范基地。在平岭示范区,满山遍野的金橘被薄膜覆盖,白茫茫的连成一片,果农老张风趣地说,我们等于是给金橘树盖了一层避雨保暖的“被子”,不仅成功解决了金橘淋雨容易落果、裂果和减轻病虫害等问题,而且果皮光鲜得就像18岁女孩子的脸,“优果率高,自然也就能卖个好价钱。” 老张指了指对面山头继续说:“那栋楼房就是我花了5万多元刚砌的,专门用来管护和采摘金橘的;去年卖金橘的收入,我家还不算最多,人均1.5万元;我们这里靠种金橘年收入十几万元的,那还只能算是平常户!”

  阳朔县白沙镇莫书记说,“三避”技术还普遍延长了金橘在树上的保鲜期近2个月,农民藉此有效避开了与外地金橘同时“挤”市场的风险。据悉,阳朔金橘种植从1999年还不足667公顷,发展到2006年的3600公顷,靠的就是“三避”技术为农民“撑腰”。

  自治区农业厅厅长张明沛介绍,“三避”技术是用塑料薄膜对农作物进行避雨、避寒和避晒,于2001年开始在我区逐步推广,6年来,累计推广面积达245万公顷,新增农业效益达60亿元以上。该项技术目前基本上涵盖了我区主要经济作物和各生产环节。不管是桂西北的早春玉米,还是沿海盛夏的大棚花卉,抑或桂南套袋避虫的香蕉,“三避”技术对这些经济作物抵御自然灾害、提高产量、改良品质、调节上市时机等,均起到了重要作用。2006年,全区农业在遭受自然灾害的不利形势下,农民人均预计还可以增收300元左右,其中,全区68万公顷“三避”技术的农作物发挥增收效应,功不可没。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