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8日 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濮阳市政府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平坦整洁的街道,错落有致的绿化,浓郁的文化风情,配套齐全的娱乐设施,更有独具韵味的民居民舍、曲径通幽的小桥流水、移步换景的荷塘景色……这一切,不是城市风光、不在名胜景区,而是濮阳市部分美丽乡村的真实写照。

  2015年以来,濮阳市将美丽乡村和魅力村镇特色党建示范带建设作为撬动“三农”发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按照“产业为根、文化为魂、生态为韵、民生为本”工作思路,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镇文化内涵,发展休闲农业。截至9月底,全市已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345个、达标村782个,一幅幅美丽乡村新画卷在濮阳大地逐渐展开。

  环境更美好

  围绕“打造‘通净绿亮文’美丽乡村,还群众碧水蓝天”目标,按照“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标准,濮阳市大力完善农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设施,持续探索建立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和保洁机制。清丰县在全县推广“一把扫帚扫到底”城乡一体垃圾处理机制,村里也有了自己的保洁队。南乐县统筹全县村镇,打捆向社会购买保洁服务,垃圾从此有了出路。华龙区以省道101为轴,科学布点建设垃圾中转站,为农村垃圾分类、运输处理夯实了基础。目前,濮阳市80%的行政村建设了垃圾收集池,32个乡镇建设了垃圾中转站,2100个村聘用了保洁员,其中1897个村建立了长效保洁机制。

  措施得力,助推农村环境明显改善。濮阳市广大农村普遍呈现出“村内及周边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有序,主次干道两侧环境干净”的新景象。清丰县马村乡孟家村村委会主任孟相阳表示,村里环境整洁一新,再没有一个村民忍心随便乱丢垃圾。

  生活更舒适

  路顺、桥通、广场宽敞,学校、医院、超市样样齐全……扭住农村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这个基础性问题,濮阳市捏指成拳,整合组织、农办、文化、卫生、体育、交通等部门项目1700个、资金1.7亿元,大力完善农村水、电、气、网、路、房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养老院、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农村医疗、养老、教育、就业等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农民正逐步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截至目前,濮阳市共建成村民中心223个,为群众办理党群事项2120人次、集体事务3080人次,开展金融服务2345人次,代收水电气费等7030人次,开展医保、培训、民政等各类服务3万余人次,使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早知情”。与此同时,以村民中心为载体,组建秧歌队、腰鼓队100多个,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生态更和谐

  濮阳县庆祖镇后郑寨村,依托制香传统产业实施村文共建,确保新村不失旧韵。清丰县马村乡孟家村,挖掘孟子文化,就地取材,重修轻建,一砖一瓦都是文化符号,一草一木都有历史记忆,处处体现农耕文化。台前县侯庙镇许集村,村头有苗圃,村内有菜园,打造了“村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美丽景观……

  一直以来,濮阳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突出敬畏自然、修旧如旧、传统文明的观念,积极挖掘传承村落历史人文风貌,营造乡风文明、民风良善的良好氛围,正逐步把广大农村变成城乡居民的梦中故园、精神家园。

  产业更完善

  有产业才有发展,群众能致富才能长治久安。按照“产村同建、产村互促、产村共荣”发展理念,濮阳市大力推行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应休闲度假消费新趋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充分打造产业文化和村庄名片,为农村繁荣、可持续发展注入长久动力,为农民实现安居乐业提供保障。

  濮阳县海通乡、范县陈庄镇利用黄河滩区自然禀赋,大力发展荷花种植、加工和观光、垂钓等产业,通过举办荷花文化节、摄影节等,影响力不断加强。华龙区岳村镇东北庄村坚持以传统为魂,发掘杂技文化魅力,打造杂技产业品牌,老手艺、老绝活有了平台,村庄、场馆有了故事,该村的观演、饮食、体验等“一站式”旅游休闲模式已发挥成效。开发区皇甫办马辛庄村充分利用城郊地理优势,在原有鲜切花、草莓等设施农业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都市休闲体验新业态,为城镇居民提供了采摘休闲的好去处,当地群众也实现了增收致富。

  “下一步,全市将按照党建引领、产业支撑、乡村风情、城市品质、生态宜居、魅力村镇的要求,精心选点布局,抓好顶层设计,以乡村旅游带动农村三产融合,以生态建设促进农村新型业态发展,以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经济体制创新,每年打造10个以上魅力村镇、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000个改善生态环境重点村,力争通过3年时间,把全市80%的农村建成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魅力村镇。”市委农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