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27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何任朗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res01_attpic_brief (1).jpg

融合壮族元素的三甲屯民居

  走进马山县古零镇羊山村三甲屯,只见青山环绕、小桥流水、田野飘香,古朴的壮家古民居点缀其间,展现出一幅古朴的乡村生态图。经过一年多的升级改造,三甲屯在生态综合示范村建设中注意融入当地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使其成为一个充满地域特色的新农村。

  农耕原乡新体验

  从2015年3月开始,三甲屯就开始了生态综合示范村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三甲屯紧紧围绕“风情三甲,农耕原乡”的主题,以农耕文化为核心而展开。而今走进三甲屯,村道边可见不少展现农耕文化的雕塑,如牛拉犁、稻草人、石磨等,不少游客兴致勃勃地在这些雕塑前拍照留影。

  村中,春分路、谷雨巷、白露街等采用“二十四节气”命名的村巷别具诗意,同时也进一步展现了传统农耕文化。据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介绍,三甲屯生态综合示范村的规划设计理念是利用当地资源,同时保持现有村落格局、空间尺度等,塑造天然的生态人文景观。比如,在道路建设和河道整治时,尽量不破坏村中一草一木,保留群众庭院菜园的“石篱笆”, 尽可能保持乡村农耕生活生产的原型。

  另外,村中目前还保留了6处老建筑,对于这样的老建筑,在维修改造过程中,重点加强安全方面的维护,尽量做到修旧如旧,保留农耕原乡味道。

  壮族民俗新展示

  当地壮族文化也得到了全新展示。走进三甲村就像走进了壮族文化的画廊。记者看到,部分居民家的外墙上都有一幅巨大墙画,墙画内容主要是当地的农村农耕生产、生活及“马山文化三宝”:扁担舞、三声部民歌和马山会鼓等。据介绍,屯内墙画共22幅,都是当地群众创作的,当地群众是本土文化的传承人,他们的创作也更能体现当地民族民俗文化。

  在民居外立面改造方面,全村采用简洁、大方的建筑风格,并在一些细节上融入壮族元素。在众多的壮族文化元素中,壮锦是最富艺术表达的一种。记者看到,部分民居的外立面该都装饰有壮锦图案。马山壮锦迄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图形多为太阳星芒纹、青蛙纹、水波纹、花草鸟兽等纹样,色彩绚丽,古朴大方,不仅是壮族人民对美的一种追求和表现,同时也是壮族历史文化世代传承的“活化石”。在民居上装饰壮锦图案,寄寓着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希望。

  壮家古村新风貌

  三甲屯经过一年多改造升级。如今,村中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经村而过的小河与村边山脚进行了绿化、美好、彩化。河岸边新建的1200多米步道连廊、4座亲水平台及独具原乡特色的民歌桥、华灯桥、扁担桥等,组成了美丽的风景线。

  在产业方面,该村引进西山庄园绿水农业开发项目。目前,全村已流转土地336亩,全部实行水肥一体化,建设生态大棚157个。同时,该村依靠自身资源,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模式,把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旅游观光有机结合发展,带动留守妇女及富余劳动力创业就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发展。

  未来,三甲屯依托马山县环弄拉生态旅游区重点旅游带的连片开发,致力于打造一个集农耕文化体验、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教育培训、休闲民宿度假为一体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中心,推进壮家新发展。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