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2月05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不详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1月29日,全国各大媒体在头版头条全文发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继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第四份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是党中央全面分析农业农村形势,科学把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重大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文件。对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对于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长期稳定意义重大。

  回顾4份“一号文件”,我们从中看到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全党全社会对“三农”工作重要性的高度认识。  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文件要求,要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文件要求,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文件要求,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措施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目前全国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农业农村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就是明显的佐证。在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指导下,我区积极加以贯彻落实,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去年全区第一产业增加价值突破1000亿元,以占全国第19位的耕地面积取得第10位的农业经济总量,农民人均增收突破250元,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新兴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城镇化呈现互为联动的强劲势头,农业对外开放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农村综合改革初见成效,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区农业农村发展跃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区农业基础不牢、农业装备落后、农民增收困难、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拉大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占全区65.6%的人口仍然生活在农村,农村发展还相对落后,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1月22至23日,全区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2007年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农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农业增加值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万人,减少绝对贫困人口10万人。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我区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一是要把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来抓,二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步伐,以确保我区现代农业建设稳步健康推进,努力走出一条有广西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