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13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记者 谢彩文 通讯员 张 雷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行走八桂,放眼乡村,是怎样一种景象

  水泥房像“火柴盒”,杂乱地立成一堆,只见房子不见树——没错,过去农村大多这般模样。

  远看茂密一片林,只见绿树不见房;若不是绿荫间新农宅若隐若现,可能不知道绿林深处有人家——没错,广西农村正逐渐变成这般模样。

  村在林中 人居园中

  在武宣县金鸡乡新村龙江屯,村头有块公共绿地,栽种着两米高的秋枫、大叶榕等景观树和灌木,村公共服务中心就坐落在这片绿地,村民有事没事都爱来这里坐一坐、走一走。

  “以前这里都是些废弃的破旧房子,还有部分闲置菜地。县林业局来做规划,要变成公共绿地,村民都很支持,主动拆除旧房、置换菜地。”新村党支部副书记韦英玩说。龙江屯是个移民新村,以前村民不愿种树,绿化率很低。近年来,村民外出务工,收入来源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了,开始追求“绿色生活”。目前,龙江屯各级实施村屯绿化工程,新种植800多株乔木,全村绿化率一下子提高到70%。

  武宣县三里镇灵湖村外有个小湖泊,是地下泉水流出形成的,村民称其为灵湖。县林业局在湖周边规划建设绿化带,打造灵湖风景小区。去年3月,灵湖周围种植300株杨柳和200株玉兰、桂花等树木,眼下,绿化带已初步成形,绿枝在风中摇动,村民在湖边休闲。武宣县林业局局长雷炳书介绍,灵湖绿化带建成后,村民感受到生态变好生活品质提升,绿化积极性越发高涨,纷纷要求进一步绿化房前屋后和村道两旁。

  像这样以腾挪、置换、调整等方式整合绿化用地,正在广大农村广泛推广。凡是条件允许的村屯,各地都动员村民利用大块空地建设休闲绿地,并根据当地风俗民情,体现独具特色的风格。

  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一带,保存着众多古树和侗族木楼。当地林业部门按照侗家习惯,规划建设突出地方民族风情的园林景观,特别是新建鼓楼、风雨桥等传统木质建筑,与青山绿水浑然一体。

  富川瑶族自治县把村屯绿化工作与“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和贺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相结合,县、乡两级财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绿化村屯。依据不同区域的特点,乔、灌、花合理配置,充分利用村内屯边的废弃、闲置地,建设小憩园、小绿地,形成“村在林中、人居园中”新环境。

  大树护宅 花草伴居

  庭院里,几棵枝繁叶茂的荔枝树下,老人们围坐石桌旁边下棋,孩子们穿梭葡萄架下嬉戏——这是浦北县北通镇铺儿村常见的情景。这里,漂亮的新楼群整齐划一,荔枝林芭蕉林交错有致。

  在自治区、市、县各级林业部门的支持下,村民在房前屋后等大搞绿化,造就了今日“大树护宅、花草伴居”的铺儿村。

  在全面启动村屯绿化活动前,自治区林业厅调研结果显示:村周围和房前屋后未绿化地较多,增绿空间不少,潜力巨大;采取丛状、点状或零星种植的方式,组织村民在房前屋后和自家庭院大搞绿化果化,大有可为。

  “种什么树由村民说了算。”钦州市林业局营林科科长颜永忠介绍,根据从各村屯收集到的建议,市林业局将村民想种植的黄皮果树、芒果树、番石榴树、龙眼树等树苗送到各县(区),再由各县(区)安排技术人员指导农民进行种植、管护。浦北县林业局在铺儿村的600米村道两旁种植了300多株秋枫树,中间穿插栽种三角梅、桂花树等,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

  富川瑶族自治县林业局也把房前屋后作为村屯绿化的重要区域。县林业局在朝东镇秀水村投入资金30多万元,在村道两侧、房前屋后等空闲地种植胸径3厘米以上的桂花树、榕树、名贵乡土树800多株,打造“屋在林中、人在画中”的美丽乡村。秀水村村支书毛天权说:“秀水村老宅多、以前宅院间绿树少,夏天门前屋后连个乘凉地方都没有。如今,秀水村被列入村屯绿化建设单位,庭院内外种上新树,连游客都喜欢在家门口坐坐。”

  投工投劳 绿上添绿

  原先缺林少绿的村屯纷纷下大力气进行绿化美化,一些原本生态环境优良的村屯也不满足于现状,进一步追求绿上添绿、美中更美。

  武宣县三里镇双龙村上李屯背靠大瑶山余脉,周围有380亩水源林和1600亩牛心柿树林,全村隐没在绿树之中。但上李屯村民并不满足,虽然没被列入县里绿化村屯名单,上李屯村民仍多方筹集资金进一步绿化美化家园。

  村道两侧,间种着红花檵木、红绒球等景观树,绽放出绚烂红颜;水塘周边,大叶榕整齐排列,新绿吐翠。2013年以来,上李屯在村周围、道路两边、房前屋后先后种植了1万多株树木。

  上李屯村民在双龙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通过种植牛心柿树,发展生态采摘为特色的观光农业,经济收入越来越好。“生态旅游要进一步发展,乡村绿化美化一定得跟上。”村民林德献说,村民们绿化村屯的积极性非常高,纷纷义务投工投劳,大种树、种好树。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