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7月13日 来源:柳州日报 作者:董明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工业柳州城内绿水环绕,城外郁郁葱葱。碧波翻涌的莲海,一望无际的蔗涛,不断延伸的桑林,显示出工业柳州的新农村建设,正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方疾奔。

  如果用数字说话,那请看:去年县域固定资产投资68.88亿元,同比增长38.96%,截至今年上半年,柳州市修建通村四级路46条、屯级路175条。2006-2007榨季进厂原料蔗703.6万吨,进厂蔗收入19.33亿元,柳州市蔗农因此增收6亿元;农民桑园突破42万亩。去年柳州市农民人均现金纯收入2914元,15%的增速为历年之最,预计今年上半年达1480元……
 
  经验之一:以工哺农以城带乡

  柳州市不断探索,在“以工哺农、以城带乡、以游富民”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柳钢投入数百万元,使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雨卜村夜间路灯如明星——这是以工哺农;柳北区江湾村利用地理优势发展都市观光农业,吸引市民前来休闲度假——这是以城带乡;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打造4A级景区,欲招天下游客——这是以游富民。

  今年上半年,市财政对柳北区江湾村和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两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2个试点投入了资金1800万元。项目正按计划有序进行。

  在进程中,柳州市通过2个市级试点、16个县区试点和32个四家班子领导联系点,突出“发展主题、农民主体、村‘两委’主力、政府主导”四“主”,坚持“不搬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拆房、不负债、不搞形式主义”的“六不”原则,以点带面扎实推进了全市新农村建设。

 
  经验之二:生产发展摆在首位

  在新农村建设中,柳州市始终把生产发展摆在首位,通过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引导农民群众扩大种植经济效益好的农产品。目前,我市农村已初步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呈现出“十里水果长廊”、东桑西移的“万亩桑田”、大面积糖蔗的喜人景象,农民也在结构调整中收获喜悦:如柳城县寨隆镇下尧村安乐屯以种桑养蚕为主,去年户均养蚕收入达16130元,人均收入也达3860元;柳江县百朋镇怀洪村下伦屯大面积种植双季节莲藕,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了5000元。

 
  经验之三:唤起农民主体意识

  农民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柳州市采取政府或社会投入物资,促使村民投工投劳和带动村民配套投入的办法,唤起了农民的主体意识。今年上半年,我市农村通过企业赞助、社会捐助、争取上级的支助等各种渠道,为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资金有2775.72万元,农民也投入了1051.64万元。

  白天修路,晚上采藕,一天只休息几个小时,“现在累一阵子,改变几十年的面貌,值得!”柳江县百朋镇怀洪村下伦屯村民覃珠论这样说。“建新农村是我们自己的事,我们当然舍得投工投钱。”硬化道路、美化家园,今年柳北区石碑坪镇新屯村民热情又熊熊燃起。还有柳城县沙埔镇叶家、六耳冲屯,村民投工投劳9000多人次,自己出资32万多元,让出修路及建活动场所用地13亩建设家园无怨言。
 
  经验之四:社会各界鼎力相助

  新农村建设又不只是农村的事。今年4月,柳州市直和驻柳的区直、中直100多个单位和县区、乡镇共下派1919名干部,下到935个行政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进百村察社情,入千户访民意”,他们努力当好党方针政策的宣传员、经济发展的服务员、社情民意的调研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和基层建设的督导员。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带动下,龙城的农村天地又掀起了新一轮建设热潮。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