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7月17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刘春光 周贻博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今年3月以来,博白县派驻松旺镇新农村指导员深入村屯,认真开展村情民意调查,为农村发展献计献策,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作风扎实,受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好评。到7月15日止,全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共筹措资金220多万元,组织群众硬化自然屯道路3条12.5公里,为“两基”迎国检筹资源共享4.42万元,捐赠图书500册;挨家挨户发动农户发展沼气池1520多座,已建好127座;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期,参加培训农民4500多人次;捐赠价值2000多元的购买早稻生产物资,帮助群众搞好农业生产。

  地处北部湾畔的松旺镇,人均耕地不足3分,但拥有面积183.8平方公里,总面积位居全县第二大镇。全镇近5万人口,11个行政村村民居住在博白三大嶂的两大嶂——射广嶂和马子嶂两座大山的崇山峻岭弄里,农民子子孙孙指望“靠山吃山”——以林木为生。为了调整林业结构,节能和开发并举,保护有限的林木生态环境,今年3月,县先后派出三批驻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指导员,体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按照构建生态型乡镇的发展思路,引导广大山里村民走生态环保型之路。全镇通过大力发展养猪,废料建设沼气,山上种植速生桉,有效地遏制乱砍滥伐歪风,保护林木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打造一个生态型“后花园”。

  为了保护生态资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县驻镇和镇驻村共三批新农村指导员35名,积极开展“心系群众、增进感情、体察民情、为民谋利”和“亲民日记”调研活动,为建设生态新农村挨家挨户宣传发动群众大力发展沼气池,全力构建“山上绿色覆盖、圩镇绿树成荫、农家绿色小院”的北部湾生态型“后花园”。截至7月15日止,全村新农村指导员深入11个行政村走访2500多户,写下“亲民日记”1870多份;签订发展农家沼气池达1520座。

  龙垌村属于合浦水库水浸区,大部份耕地被库区水淹没。改革开放以来,这里村民守着大山而居,看着水库长叹!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1500元。今年3月,县派出社会主义新农村指导员驻村后,指导员带着一份感情,他们走东家串西家与群众心贴心面对面进行交流,察民情解民意,进一步了解“珠龙国”龙垌村,村民纷纷强烈要求在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首先要打通山里与外界相连接的交通“瓶颈”,解决村里祖祖辈辈行路难。该镇驻村指导员积极与县扶贫办沟通协调,并得到镇村领导的大力支持。该村规划三条通海出境接壤公路,即修通勒竹头至丁洞途经凌角通海方向的四级公路;修通村委会至丁洞相接的四级公路;连通村委会至合浦张家南向出海的四级公路。这三条四级公路总长约13公里,这是龙垌村跨县过境通往铁山港20公里的出海通道,计划总投资150多万元。目前,勒竹头至丁洞和村委会至丁洞相连接的两条四级公路峻工,村委会至合浦张家南向出海的四级公路已规划好,近期准备动工兴建,年内峻工。今年打通三条出海过境公路后,这里的村民途经铁山港口只需20公里,比原来出海路程缩短70公里;这里的村民走向大海——北海,仅需40多公里,到时山里人可圆了出海之梦。

  今年早稻2万多亩正当成熟的季节,为了及时抢收成熟的稻谷, 确保粮食颗粒归仓,躲过因天气变化而成粮食损失。从7月1日开始,该镇驻村指导员协调农机部门组织20多台小二型收割机,帮助外出务工的农民抢收早稻,并组织上百名镇村干部修路队伍,对全镇的镇村屯道路进行及时的抢修,全镇共抢修村级机耕道149条共长120.7公里,确保全镇山区村屯也能用上机械化收割机。

(供稿:中共博白县委宣传部)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