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7月19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 晏 彦 杨伊莉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南宁市青秀区伶俐镇独岭村渌口坡村口的宣传栏上,红底黄字醒目地印着一首村民编的诗,记载了去年10月温家宝总理来看望他们时的情景:“金秋十月,天高气和;人民总理,来到我坡;深入农户,促膝谈说;打开沼气,蓝蓝苗火;观看太能,水温高热;与民同劳,摘花生果;观看青年,上网信索;站在田野,规划筹措;建新农村,农民欢乐。”通过这么一首朴实的诗歌,一个充满无限生机的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已活脱脱地展现在人们眼前。那么,由青秀区重点打造的这个“生态文明村”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和谐经”呢?近日,记者走访了渌口坡。

  不拆旧房原地建新村

  刚到渌口坡,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株繁茂的古榕,浓密的叶子宛如一把巨大的遮阳伞,遮挡着夏日的暑气;古榕下,几名老者悠然地围坐在石桌边下象棋,孩子们则无拘无束地相互嬉戏;一条笔直的水泥路从村口一直延伸到村庄深处,两旁种满了黄皮果、桃子、荔枝、芭蕉等20多种水果,空气中飘荡着淡淡的瓜果香。

  2005年,青秀区党委、政府把渌口坡列入“生态文明村”重点建设村,在“原地原屋搞改造,不拆旧房建新村”的原则上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全坡沼气池建设完成49座,占总户数的92.5%;完成改厨53户,占总户数的100%;改厕50户,占总户数的95%;完成人畜分居(改圈)37间,占总间数的70%;自来水入户100%;完成排污沟1986米;巷道水泥硬化5563平方米,开辟硬化环村路,增建100多米长的花带,使全坡绿化覆盖率达60%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花园式小村庄。

  和谐经一:渌口坡的例子说明,真正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基础先行、先易后难、务求实效”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子是当前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必由之路。青秀区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根据辖区农村的实际,从薄弱环节入手,缺什么就重点抓什么、解决什么,逐步实现全面的和谐发展。随着该城区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施,城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有9万多名农民告别了“行路难”,为9200多名农民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改善农田灌溉面积4.5万亩,农村社会稳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亲如一家的邻里关系

  “要不是干部们的调解,我们哪能这么快盖上新房?”该坡村民廖政军和韦光英因建房用地引起矛盾,双方都寸土不让。     (下转2版)

  (上接1版)经独岭村村委干部和渌口坡干部深入调解,双方握手言和,相让土地,双双建起了新房。这件事只是渌口坡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的一个缩影。青秀区还经常组织辖区政法、司法、计生等部门深入该坡指导村民自治、矛盾排查、计生工作等,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能力。现在渌口坡的邻里关系用“亲如一家”来形容是最合适不过了。已80多岁高龄的施奶奶,20年前两个女儿都出嫁了,现在家里就剩她一人,无依无靠。渌口坡的村民把她当成了自家的亲人,轮流为她担水拾柴,村干部每个月帮她到伶俐镇民政办领取五保金。逢年过节乡亲们还为她送去鸡鸭等肉类。施奶奶对此很感动:“我没有亲人却能体会到胜似亲人的温暖。”

  每年的清明节、农历八月初二,全坡的人都会聚在村口的篮球场吃“百家宴”,连在外地打工的村民都会尽量赶回来和这个大家庭的亲人团聚。“你家今年种的新品种收成如何?”“你去的那家工厂待遇如何?”寻常的聊聊家常,不仅增进了感情,还互通了致富的信息。

  和谐经二:深入开展大排查工作,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重要一环。青秀区结合实际,整合城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现有资源,成立了城区群众工作部、镇群众工作站、社区(村)群众工作室三级“一站式”群众工作服务平台,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有效地有力地促进了该城区新农村建设。

  路不拾遗的淳朴民风

  渌口坡人一直遵守着多年传下来的古老村规民约,40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一例刑事犯罪案件。瓜果成熟时树上结满了油桃、荔枝、青枣等,可来往玩耍的孩子、出工收工的村民,没有一人去伸手摘食。该坡村民给记者讲了一件趣事:四个月前,村里来了位林老板为渌口坡修建渠道。由于不了解这里的民风,每天晚上收工的时候林老板都会不辞劳苦地把锄头、铲子等搬上韦主任家的二楼,托韦主任代为保管,第二天再拿出来继续施工。可住久之后,林老板不但不再把廉价的劳动工具搬来搬去了,连昂贵的发动机等机器设备他都是用完之后随手一放,也从来不派人看管。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来形容这里淳朴的民风,是最恰当不过了。

  和谐经三:积极开展文明村屯创建工作是切实提高农民文明素质的有效途径。该城区通过财政拨款和群众自筹等方式,为村屯修建文化活动室、广播站、科普橱窗、篮球场、戏台等文化设施。同时,还经常性地组织辖区有关单位和部门积极开展“构建和谐青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大力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开展“清洁卫生进农家”等群众性精神文明系列活动,培育农民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风尚。

  结对帮扶走上致富路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渌口坡这个小小的村屯里,竟然有一个养着40多只鸵鸟的养殖场。原来,青秀区在该坡建立了城乡结对帮扶长效机制,城区科技局对渌口坡进行多次实地考察、气候研究后,确定了该坡进行特色养殖的可行性,大胆地对该坡进行养殖结构的调整。经多方协调,搞起了鸵鸟、肉免等特色养殖,走出了一条“公司+农户”的产销一条龙致富路。城乡结对帮扶带动了全坡的产业结构调整,给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渌口坡党支部“双带”党员刘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她苦心经营野猪养殖,如今已发展成为集种养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基地。基地有杂交竹200亩、龙眼果园130多亩、优质大青枣果园60亩、野猪养殖场1000平方米、肥牛养殖场1000平方米,年总收入可达到150万元左右。如今,刘莹的养殖基地已成为了青秀区“党群同心工程”独岭村示范基地。今年,青秀区党委、政府还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动该坡发展超级稻130多亩、良种甘蔗230多亩、香甜瓜120亩、甜玉米100亩。近日,由青秀区党委、政府举办的“都市休闲游、欢乐青秀行”主题旅游活动启动仪式就在渌口坡举行,打响了打造“渌口坡乡村游”的第一炮。今后的渌口坡还要建游泳池、钓鱼场,大力发展“农家乐”式的旅游项目,村民们坚信往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和谐经四:在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产业化的支撑尤为重要。该城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离不开城乡结对帮扶长效机制,这也是青秀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发展的创新举措。该城区通过组织街道社区、党派、商会、党员与村定点结队帮扶,“城市带农村”城乡共建等系列活动,把党建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起来,成立了便民服务站(点);并选派了第一批共92名优秀干部驻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为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帮助农民创业多方筹集资金,使农民更快地走上致富之路。

  去年温总理来渌口坡考察时曾说过:“明年我还想再来。”是的,渌口坡虽然很小,但就在这小小的村庄里,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尽显无遗。如此一个充满大和谐氛围、欣欣向荣的村庄,怎能不叫人留恋!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