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7月20日 来源:钦州日报 作者:钟小豪 利娟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进入夏季以来,大寺镇三门滩村农民黄大叔数着卖蚕得来的一叠百元大钞时,心里总是美滋滋的。他就是凭着一手养蚕的好技术,在自己的责任田里种了三亩桑树,每年仅种桑养蚕纯收入就达2万多元。目前,像黄大叔这样身怀一至两门种养技术,留在家乡发家致富的农民全镇大约有5000人。他们成为当代农村的“新型农民”和致富奔小康的领跑人。

    为了培植“新型农民”,打造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该镇从参加过培训的农民中挑选了5000名有一定科技素质,接受能力和致富愿望较强,从事种养、加工、营销的农民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实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定片、定点、定人的技能培训,采取理论辅导与实践指导、观看录像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重点讲授农业生态种养技术、无公害栽培技术、标准化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电脑基本操作技术和市场营销知识等,由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农业专家、电脑专家讲授,并定期发放技术辅导资料。同时,授课专家还经常对“新型农民”进行回访,了解“新型农民”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果、遇到的难题,及时进行总结并帮助解决困难。经过培训的农民,综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基本能够破解科技种养中的难题,思路更清晰,视野更宽阔。该镇那桑村人称“香蕉王”的李仕有,不但掌握了一套科学种植香蕉的技术,而且很有经济头脑,他除在自己的地里种香蕉外,还当起经纪人,牵线搭桥为外地客商组织货源。这样,每年香蕉丰收时节,他种香蕉、加上中介费,一年可赚高达10万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