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6月30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卢建宁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我区推行“农家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施肥应该施在根系底部,侧面5到10厘米,这样农作物容易吸收。如果把肥撒在表面上,就好像把馒头顶在头上,没送到嘴里,怎么吃?”“施肥还有这么多讲究啊!”仲夏时节,在马山县乔利乡乐圩村“农家课堂”培训户黄鹏的田间,50多名农民“学员”正津津有味地听取“科学用肥”的“课程”。

  如今,在八桂沃野山村,随处可见群众聚集在“农家课堂”一起学习、讨论种养技术的喜人场景。“小课堂”正以其独特的魅力,给广大农村带来了充满希望的生机;“小课堂”正日益作好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大文章”。

  农家特色鲜明,农民学得会用得上

  “‘农家课堂’进村来,培训致富育人才;听说寨沙经验好,我从邻乡赶过来。”鹿寨县壮族歌王现编现唱的这首山歌,表达出许多农民群众的心声。在我区许多乡村,办出名气的“农家课堂”海报一出,跨县跨乡来学技术的农村党员就络绎不绝,场面火爆。

  “农家课堂”之所以深受群众欢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关键在于它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大背景下,找到了一条符合农村党员群众需要、适合农村党员群众特点的培训新途径,搭建了一个广大农村党员扩大影响、发挥先进作用的新平台。

  “农家课堂”立足实际,把课堂搬到农家,让“田秀才”、“土专家”当教师,让群众在生产现场和实际操作中学习掌握生产技能,克服了“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很好地解决了“听不懂、记不住、学不会”的问题。

  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农家课堂”重点推广普及先进的种养、加工等实用技术,以及市场前景广阔的新技术新品种。“农家课堂”还注重把党的基本理论、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列为培训内容,力求使农村党员群众在“富口袋”的同时,也“富脑袋”。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时而学,做好“菜单”,由农民根据口味“点菜”。各地通过村务党务公开栏等形式定期发布培训“菜单”,让农村党员根据实际,自主选择学习项目、挑选培训户,实现了供求双方的直接对口。

  流动的课堂,全程的服务,注重生产中的后续扶持。经过短短几天的朝夕共处,培训户与学员结成了长期的帮扶对子。学员在实际生产中遇到什么问题,可随时向培训户请教求助。

  “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田阳县的“农家课堂”培训户黄勇深有感触地说道。他利用自己掌握的裁缝技术,办起了“农家课堂”。学员经技术培训和考核过关后,由他直接送到用工单位,就业率达100%。几年来,黄勇共举办13期培训班,培训学员200余人,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00多万元,被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亲切地称为“农民劳动局长”。

  源于基层创造,成于组织引导

  “农家课堂”产生于基层创造,发展壮大得益于党组织的扶持和引导。自治区党委及时总结“农家课堂”的新鲜经验,深入挖掘“农家课堂”的典型意义,把推广普及“农家课堂”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重要途径,为“农家课堂”的壮大增添了强劲的“外推力”。

  在自治区党委领导下,一系列推广普及“农家课堂”的措施正在实施。

  全区自上而下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涉农部门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组织、财政、农业、水产畜牧、科技、林业、科协、扶贫、党校等部门和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充分发挥优势,既分工负责,又通力协作,为“农家课堂”普及推广提供了可靠保障。

  全区帮助培训户建立完善教学场所和示范基地,积极组织党校、农业、畜牧水产、科技等部门对培训户进行政策理论、教案设计、授课方法、技术总结等方面的“岗前”培训。目前,自治区本级共举办了“农家课堂”培训户培训班20余期,共培训3000多人。

  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把农村党员培训经费纳入各级地方财政和党费预算中,按照每个农村党员每年30元以上的标准,建立起经费投入机制。仅2006年,区市县三级共从财政和党费中投入农村党员培训经费4998万元,平均每名农村党员近49.6元。

  目前,“农家课堂”已在八桂大地遍地开花,结出丰硕成果——全区14个市、109个县(市、区)已建立“农家课堂”2.98万个,平均每个行政村两个。仅去冬今春以来,全区各地就举办“农家课堂”培训班70684期,培训党员群众136.7万人次,其中培训党员59.4万人次,培训农民群众77.3万人次。

  探索出一条以党建推动农村发展的新路子

  基层党组织、党员最大的资源是民心资源。只有从群众需求出发,服务群众,才能凝聚人心、赢得民心。

  在钟山县,提起董冰,群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董冰,是个好党员!

  董冰,是钟山县赫赫有名的瘦肉型猪养殖“农家课堂”培训户。她对党员群众进行大规模技术培训,授课培训农民上万人次,技术咨询3万多人次。在董冰的帮助下,仅2006年养殖户就出栏肉猪2.1万多头,总产值达3000多万元。

  一个党员一面旗。千千万万个如同董冰一样的党员,用自己的行动,让农民在致富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对基层党组织的认同感。同时,他们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农家课堂”,实现了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效对接,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和谐。

  “农家课堂”培训帮助农民学到了实用技术,增强了农民自主创业能力,成为破解农民“增收难”问题的一把“金钥匙”。经过“农家课堂”培训,一大批农民大幅增加了收入,摆脱了贫困。据统计,2006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770.5元,比2005年增长11.1%,增幅创1996年以来新高,年人均增收首次突破300元,创历史纪录。

  在“农家课堂”培训下,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大量涌现,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据统计,到2006年底,全区累计获得绿色证书的农村党员和骨干农民学员105万名。农村党员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更强了,氛围更浓了。以前,阳朔县白沙镇古板村的金桔种植技术不过关,在农业技术部门的帮助下,通过“农家课堂”推广塑料薄膜覆盖技术,不仅可以让金桔避风、避雨、避寒,而且能够在树上保鲜近半年。如今古板村金桔种植面积266.6公顷,年产量6000多吨,分别比5年前翻了两番。

  “农家课堂”带出了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党组织的凝聚力。许多党员培训户为了搞好培训,纷纷深入群众,及时了解群众所想所盼,及时解决培训后的难点问题,进一步拉近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进一步确立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扶绥县岜盆乡岜伦村党总支部书记、“农家课堂”培训中心户马汉杰,把自己的养鸽技术无私地传授给乡里乡亲,村里的群众都纷纷表示:“跟着共产党走,致富一定有盼头!”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