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县域经济网
广西县域科学发展促进会
------ 魅力乐业 ------
  乐业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黔桂两省三市(州)7县的结合部。全县辖4镇4乡,有88个村民委(社区),1084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总人口16万,居住着壮、汉、瑶、苗、布依等多个民族。县城距百色市168公里,距首府南宁市428公里,距贵阳市330公里。乐业是汇集“老少边山穷库”六大特色的国家级贫困县,同时也是“乐山、乐水……

领导言论

周武红:将乐业打造成广西旅游新一极 周武红:将乐业打造成广西旅游新一极

乐业报道

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乐业频道 >> 文化乐业 >> 文舞天下

大地的眼睛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4-28 15:16:18 来源:


    对于大石围天坑,我自认为总比别人更了解,更熟悉,随时都可以描绘出她天生丽质的面容。因为,从有科考资料记载以来,我便是首批陪同国际喀斯特岩溶洞穴科学考察专家中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在参与国际科考之前,就已被别人称为“下天坑的第一女人”,能下到天坑底部与天坑亲密接触,这更让我确信——我是熟悉天坑的!可当我读了黄佩华老师的《天地的眼睛》后,我便再也没有这样的想法了。

  也许有人看过法国著名作家凡尔纳《地心游记》的小说。文中描述了几个冒险家经过地下洞穴到达了地球核心的探险经历,在我们的地球上除了天空、海洋、陆地以外,还真的有着一个神秘精彩的地下世界,那就是——天坑! 我们乐业不仅有天坑,而且在方圆20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28个天坑之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几乎囊括了各种类型的天坑,具有极高的科考、探险价值,被专家称为“天坑博物馆”和“世界岩溶圣地”。这里的天坑之多、之深,一直是科学界一个待解之谜。那么,天坑,究竟是什么呢?

  乐业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为天坑的形成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天坑的学名叫喀斯特漏斗,是喀斯特地区的一种特殊地型,“喀斯特”听起来很奇特,它是一个外来语。在南斯拉夫西北部塞尔文尼亚共和国境内有一个高原叫喀斯特,那里是一片石灰岩裸露的地区,光秃秃的石头呈千奇百怪的形态,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地貌景观。这个术语,起初是在欧洲,然后在世界各地都得到承认和广泛使用。目前世界上只有俄罗斯、澳大利亚、巴布利亚几内亚发现过天坑。足见天坑形成条件之苛刻。因此,世界各国许多的地质科学家想要揭开成就乐业这个巨大独特的天坑群奇观的谜底。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支由我国中科院地质、动物、植物等专家和国外洞穴专家组成的中外科考探险队,开进乐业,对乐业天坑群地区进行了为期近1个月的科考和探险活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也随队参加了科考并进行连续跟踪报道。北京松下通讯设备有限公司还为这次科考探险活动提供了独家赞助。我有幸成为中外科考探险队的成员之一,享受到了地质地貌学研究生的待遇,参与和见证了国际科考队专家、学者们整个天坑科考过程,并与乐业飞猫队和桂林岩溶所的蔡五田、黄保健两位地质专家及英、美方的科考成员一道,先期在我们乐业进行了4个多月的科考活动,对天坑群中的十几个天坑进行了考察和测量,专家们找到了几点成因:首先是乐业地区是大面积的碳酸盐岩,这是一种可溶性岩石,符合“岩体必须是可溶岩”,这是天坑形成的基本条件;再有是乐业附近的地质构造是很少见的“S”型构造,而乐业天坑群正好处于“S”型构造的中部,这种特殊的构造应力场,使岩层产生了深度很大的张性裂隙;还有乐业充沛的降雨,是形成天坑的最活跃因素。雨水沿裂隙溶蚀岩体,形成地下河系统,对岩层不断侵蚀、搬运,造成巨大地下空洞;其次是乐业地处云贵高原南麓,受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互相挤压抬升的造山运动影响,地表不断往上升,而地下河系统又不断向下侵蚀,致使天坑越来越深。这些,就是我们乐业形成天坑的最基本的科学知识。蔡五田同时作了个形象的比喻:天坑的形成就象是在一个大蛋糕的中间竖切几刀,再在蛋糕中部横切一刀,把蛋糕往上一提,“天坑”就形成了。可我,更愿意相信,是女娲补天时,忘了补大地,才给这大地的棋盘上,留下了这一颗一颗星星般的棋子。为了揭开天坑神秘的面纱,很多人一次又一次冒着生命危险下去过大石围。

  1998年3月,广西电视台《发现》栏目组的陈立新主任,在我们县里相关部门的配合下,靠使用简单的设备4天时间才下到六百米以下的天坑底部,那时还没有条件使用SRT那样的专业探险工具。那次,是我第一次随队走进神秘的大石围天坑底部心脏,当我与邹茂华、张通书,刘秀好4人下到大石围天坑底部时,已近傍晚,很多的景物都是非常模糊的。我们与考察摄制组在天坑底部的沙滩上就地宿营,因时间紧迫,设备简陋,我们不敢逗留,第二天,我们早早就出了洞口,才看到大石围天坑底部的真正面貌......

    还是晨曦笼罩的时候,远些的景物虽然还身批迷雾,但四周空气清新,葱茏的林木密密匝匝相牵互绕,奇异的花草星星点点随处可见,婉转的鸟鸣由远而近亲切悦耳,细巧的七叶一枝花,翠绿的木莲在纯净的雾气中飘出幽幽的香气,森林里的植物似曾相识,又不知其名,在坑底,很多都是阴生植物,阴生植物一般都比较原始,什么藻类、蕨类、三叶桫,在这里随处可见。这里还生长着比恐龙时代更早的桫椤,这种景象也许只能在上百万年前才能看到。

  当我们从天坑底部向上爬的时候,正是“三八”节,上面对讲机传来贺喜的消息,说要杀几只土鸡来庆祝我们首批征服大石围天坑的队员们,大家都增加了往上爬的力量,可是,正当我们使劲爬时,原来还白云飘飞,晴空万里的天气,忽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雨冰雹,呼啸而来,碗口大的一棵树,在陈立新上面连根倒下,幸亏他当时正扒在一个崖壁凹缝里,才避开了致命的一瞬间。整个摄制组被困在悬崖上,情况危急万分,可就在大家不知如何是好时,天气又忽然转晴了,这也就是大石围为何无人敢涉足的传说,也是她多年无法被揭开神秘面纱的原因吧!在地下六百米深的天坑底部,可谓怪石林立、举步维艰,但我们还是爬回来了,有一种从黑暗地府回到光明人间的感觉,真正体会到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尽管我们珍惜了又珍惜,但还是随时都有可能丢掉,下过大石围,你就会体会到——活着真好!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考察,我们亲历了无数的险境,领略了她博大的胸襟,走进了她神秘的怀抱之后,终于,感受到了大石围天坑不同凡响的一面!她不仅是一个集地下原始森林、珍稀动物、巨大溶洞和地下暗河于一体的独特区域,还是乐业天坑群中最大的一个,与世界上所有天坑迥然不同的是,它现在还处于旺盛的活动期,是所有天坑中还在快速生长最年轻的一个,但天坑底部,却存在着最古老的几千万年前就生长繁衍与世隔绝的古生物群落,因光照和其他自然条件等原因,许多的古树长得虽然不是很大,但是相当稀有,教科书上是没有这些植物名称记载的,专家说是当今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远古时期植物标本。目前世界上只有大石围天坑群拥有这样一个独特的动物、植物基因库。

  在这几次科考活动中,最令我难以想象的是,那些生长在大石围天坑底部河流浅滩中的小虾、小鱼和至今我都不知名的小动物都没有眼睛,它们通体透明,脉络清晰,连内脏几乎历历可见,对于我们人类和其他动物来说无比重要的眼睛,它们没有!我不知道,它们究竟是依靠什么来看外面的世界呢

  这个答案,直到我拜读了广西著名作家黄佩华老师的文章后,终于找到了!黄老师在他的《天地的眼睛》一文中说:“大石围是一只永不关闭的千里眼,它首先是一只地之眼,深不可测。它又是一只天之眼,洞察一切!”还贴切地把崖壁上的老松喻为美丽的睫毛,坑底的原始森林比作绿色的瞳仁!这,也许是我走近天坑以来,最撼动我内心的描述。

  读过黄老师那篇文章以后,我不敢再说了解和熟悉大石围天坑了.虽然因在旅游局工作的原因,国际科考之前和科考期间及科考之后,我几乎是天天呆在大石围天坑边,感觉她的心跳,聆听她的声音,春天看她樱花盛开的娇艳,夏天看她林木斗翠的姿态,秋天看她枫叶争红的妩媚,冬天看她白雪飘飞的妖娆,熟悉得就象是一位老友。也许,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或者是缺乏看风景的激情和睿智。借来黄老师的慧眼,我再次站在大石围天坑顶部的西峰,看群山,看坑底, 之后,我终于明白,大石围天坑底部溶洞里的小动物不是没有眼睛,它们的“眼睛”就是这可与地相连,可与天相通的天坑,而群山就好比包裹天坑“眼球”的“眼皮”。林涛翻滚时,天坑底部的森林颜色由浅入深,由深变浅,正如“眼睛”在眨动似的。

    乐业天坑群中的几十个天坑,就象是一个又一个的“眼睛”洒落在崇山峻岭间,在所有的“眼睛”中,“大石围天坑”就是一只最美丽,最神秘的大地的眼睛 ……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