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9 10:13:13 广西日报

  大石山区扶贫开发,是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难啃的硬骨头。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就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引领,以精准扶贫为导向,以超常规思维,多措并举,集中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投入,切实把扶贫攻坚工作抓紧抓准抓到位,确保实效。

  一、以增强脱贫后劲为核心做强产业支撑。没有产业支撑,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就没有来源和保障。新阶段的大石山区扶贫攻坚,必须把产业扶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群众主体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创新产业扶贫具体模式,强化产业扶贫实效性。要以产业发展为重点,稳步推进精准扶贫,确保每个贫困户至少有1项产业增收项目,实现产业扶贫贫困户全覆盖。在产业扶贫中,既要因地制宜发展“短平快”项目,又要兼顾长效产业开发,进一步打牢群众增收致富的基础。要按照大石山区不同区域的各自特点,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比如生态种植、特色养殖等,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来源。要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战略性富民产业来抓,切实做好旅游扶贫大文章。要按照项目扶贫的理念,采取倾斜的办法保障更多精深加工项目和其他重要项目落户大石山地区,积极在大石山区的县城、重要节点乡镇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充分吸纳当地劳动力。

  二、以夯实脱贫基础为出发点做足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条件差、基本公共服务滞后始终是制约大石山区脱贫致富的瓶颈所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继续以实施区域一体化规划、整乡推进、整村推进、整片推进等为载体,以路、水、电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向大石山区倾斜,以新会战的形式着力解决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问题。要全面改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大石山区农业抗旱能力,为大石山区群众提供可靠的粮食保障。以“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建设为契机,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石漠化治理政策,加强大石山区石漠化治理,促进大石山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观。在公共服务方面,充分利用国家推进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的重大历史机遇,通过加大投入加快大石山区社会事业发展,加强教育、培训、就业、社保、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帮助大石山区贫困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就业能力,努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无业变贫等问题,有效遏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三、以保障能致富为关键点推进生态移民。大石山区土地高度缺乏、人地矛盾突出、生态极为脆弱,实行易地扶贫搬迁无疑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当前,在开展对全区生态移民的评估后,由国家和自治区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生态移民更多支持。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一定要全面做好生态移民精准识别工作,切实将那些具有一定发展能力但不具备就地解决温饱条件的贫困人口搬迁到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发展空间较大的县城或城镇周边,进行“无土安置”。针对那些具有一定土地资源和发展条件的石山地区,可借鉴河池“人下山、树上山、气到户、羊入圈、药盖石、水蓄柜、草绿地、土保持、民致富”的有土易地扶贫搬迁做法,促进贫困群众致富。

  四、以政策创新为新支点开辟扶贫新路。治顽疾要用猛药。只有制定和实施特殊而更加有力的推进政策,大石山区从根本上脱贫致富才有保障。一要根据我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国家有关规定,抓紧完善并落实生态补偿和资源开发收益分享等制度,探索设立国家电力扶贫试验区、生态补偿示范区、旅游扶贫示范区,建立下游对上游的补偿机制,同时综合运用就业培训、电力扶贫、教育投资、资金补偿、移民安置、对口帮扶、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加大对限制开发与禁止开发贫困区域的回馈,实现资源生态补偿与扶贫开发的有机融合。二是优先完善大石山区的社会保障政策,有效巩固其贫困户的“生命线”。重点是扩大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等在这些地区的覆盖范围,同时将之与扶贫开发政策相衔接。三是加快扶贫立法工作,专门出台针对贫困大石山区的土地、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支持与优惠政策,使贫困的大石山区在实施规划建设、土地流转、产业发展、金融服务等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便利与支持。

  (作者单位:河池市委党校)

编辑:凝望  作者:韦荣锋
首页